刘大为
摘要:
教育本真是指教育的根本目的、价值和原则。构建全面的学科体系,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是完成教育的基本途径。美育促进个性发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素养的目标。非物质文化遗产与美术教育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美术课堂对于保护、继承和弘扬这些文化遗产对维护中华民族的文化多样性、促进各民族交流、增强文化自信心等方面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教育本真、核心素养、非遗、乡土美术、美术课堂
教育本真是指教育的根本目的、价值和原则。它从人类成长和社会发展的本质需求出发,追求全人类的整体发展和个性成长,致力于促进人的思维、行为、情感等全面发展。教育本真主张:教育是为人的前途而培养,而不是以考试成绩来评判人的成就与否;教育是为整个人的发展而服务,而不是简单地将一些知识灌输给学生;教育是以人为本,尊重、发掘和重视学生身上的每一个特质和潜能。
教育本真所强调的价值观念主要包括:1.包容性:教育应该尊重每个学生的个性、生活经验、文化背景等,关注他们的需求与感受,帮助每一个学生实现自身的潜能。2.多元性:教育不应该单一化,而是要尊重多样性,促进学生获取多样化的知识和技能,建立全方位的学科体系,使学生具备综合和跨学科的能力。3.独立性:教育应该让学生更具独立思考、独立决策、独立创造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为其将来职业发展和社会生活打下坚实基础。4.合作性:教育应该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学校活动、组织和社区服务等社会实践,培养学生团队协作和社会责任感。
教育本真的实践需要教师、家庭、社区和政府等各方面的积极投入。教育者要看到学生的潜力,教育者也应该赋予学生较大的自主权,关注他们方方面面的需求与意愿,促进他们在相互支持和共创中成长和发展。同时,政府和社会应该加强教育投入,构建公平公正的教育体系,实行更加人性化的教育政策和管理制度,使每一个学生都能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美育是教育的重要内容,美术学科在美育之中更是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尤其是在开发心智、培养个性能力方面有着重要作用,美术教育对于儿童智力的开发具有很大的作用。能够引导激发学生对对象进行大胆的想象和再创作,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和幻想,对作品加以分析并试用语言描述作品的内涵、作画意图及绘画语言的表达方式,同时与写作看图说话有机的结合起来使学生从具体思维中悟出抽象思维的本质,再由抽象思维向抽象造型转化并达到质的飞跃,促使绘画语言进入巧妙的艺术境界。
一、核心素养为导向的教育体系
核心素养是指确定一套全面、科学、实用、可执行的核心素养目标体系,以此为基础,实施素养教育,让学生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形成核心素养。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在探究知识、实践、沟通、思考等多种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共性素养,包括科学素养、人文素养、社会责任感、创新素养、信息素养和良好习惯等多个方面。它强调运用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综合素养和跨学科能力,以应对全球化、信息化和复杂化的未来社会。核心素养需要从知识、技能、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全面着手,是面对未来社会和职业需要的基础能力和素质,涵盖人类基本认知、物质生活、社会伦理、学习实践、审美体验等方面。
构建核心素养有以下几个方面:1.坚持全人教育,培养综合素质。在培养学生的技能和专业知识的同时,还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气质素质、感性素质、思维素质、社会素质等。2.强化学科内涵,完善学科体系。在学科教学中,要紧密结合学科的内涵和特点,注重学科与实践的结合,完善学科体系,使学生能够深入掌握学科知识。注重学科融合,打通不同学科之间的壁垒,以全球视野和未来意识为导向来设定课程目标,让学生接受跨学科的培养和训练,从而形成综合素养和跨界能力。3.推进自主创新,培养创新能力。培养学生创新能力,需要在学生学习中不断注重创新因素的引导和激发,注重学生能力发掘与培育,激发跨领域创新意识和能力。4.加强实践环节,提高实践能力。鼓励学生在实践中探索和创新,充分挖掘学生的各项素质,为未来职业生涯以及社会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实践是培养学生能力的基础,学校应该注重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给予学生更多的实践机会,加强实践教学的指导与引导。
总之,通过以上的措施可以帮助学生构建核心素养,为他们面对未来社会和职业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学校和教育部门需要不断加强对于核心素养教育的重视和推广,使核心素养的教育成为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要方向。构建核心素养是教育改革的一项重点。要实现教育可持续发展,必须从实现学生全面素质的角度出发,以培养具备可持续发展能力的人才为目标,构建符合时代要求的核心素养目标体系。
二、“非遗”进美术课堂
(一)、美术学科
美术教育让孩子们通过色彩、线条、形状的表现和组合,让孩子们通过自己的手和眼睛,感受和理解自己所生活的环境,通过听、看、触、思考、表达等多方面的认知活动,开发了孩子们的智力,培养了孩子们的创造力、想象力和创造性表达能力。
具体来说,美术教育对于儿童智力的开发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提高孩子的观察力和感知能力。美术教育可以让将孩子在观察和搜索对象、描述和比较等认知活动中提高了感官认知,增强了观察能力和感知能力。2.增强孩子的形象思维和想象力。美术教育让孩子学习到更多的造型技巧,通过手工创造、自由绘画以及主题创作等方式,加深孩子对形象的认识和认知,并培养了孩子们的想象力和创造性表达能力。3.培养孩子的表达能力。美术教育可以通过线条、色彩、形状等美术元素,在孩子们的创作过程中对于情感的表达能力起到了很大的作用。4.促进孩子的思维发展。在美术教育中,教师会通过例证、引导等方式,让孩子们认识创作中的种种问题,从而培养了孩子们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美术教育对于儿童智力的培养具有很大的价值和作用,学校和家庭应该加强对于美术教育的重视,让孩子在美术中得到多方位的成长。从生动的画面气氛中学生可以领悟出个性创造能力的独立性和具体存在方式,艺术中的抽象问题变得更为具体形象,这样更有利学生由抽象思维过渡到抽象表现中去。
美术教学中通过课堂教学与课外美术小组活动相结合使学生创造天才得到了更为全面和谐的发展。课堂教学时教师应以课本为依据,在此基础上教师应具体讲授每幅画的全部内容,分析作者的作画意图及表现方式方法,同时要求学生学习什么。利用课外美术小组活动,是学生有机会进行团队合作,让每一位学生能够充分的参与其中,相互激发和推进对美术欣赏、创作进程。使学生以充足的时间表现出完美的美术作品,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创造能力,在创作美术作品时教师不应强调或要求学生怎样去做,而是应该充分的尊重学生的自我表现意识维护学生自主学习的权力。教师更应该充当一个引导者的角色,引导学生如何分析、欣赏、创作,而不是代替学生选择。教师的自身的美术素质、艺术的高度对学生的影响有重要作用,在施教中,把美术教学仅当作调剂性的课程来对待是远远不够的,必须认真钻研教材,全面系统地掌握这门艺术的发展规律。美术教学不仅能开发学生的智能培养学生的个性创造能力,还能提高学生的职业技术能力,是学生的素养养成的重要课程。
(二)非物质文化遗产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口头传说、传统戏曲、民间艺术、民俗文化、传统体育、传统医学、传统饮食、手工艺等具有代表性、传统、传承性的文化表现形式,恰当地保护、继承和弘扬这些文化遗产对维护中华民族的文化多样性、促进各民族交流、增强文化自信心等方面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源远流长:许多非物质文化遗产都已有数百年、甚至数千年的历史,承载着当地地域文化和民族文化的传统、传承、演变。2.基础民间:非物质文化遗产最初始于民间,多以口头传统文化表现为主,反映出广泛的社会文化生活及其发展变化。3.变化丰富: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其独特的形式和艺术风格,呈现出不同风格和传承的变化和丰富性。4.根植乡土:非物质文化遗产都是根植于当地文化、生态环境,具有独特的地方特色。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至关重要。
(二)、美术实践是非遗文化进课堂的关键
1、美术实践是指以美术教育为基础:
通过进行美术作品创作、展览、评比、比赛等一系列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美术技能、艺术修养和审美水平的过程。美术实践是美术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可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激发创新思维,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美术实践的重要性在于:
(1)提高学生的美术技能:在美术实践中,学生可以进行实际的绘画、雕塑、设计等工作,通过反复的实践和调整,不断提高自己的美术技能和艺术素养。
(2)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在实践中,学生需要通过大量的调研和自我思考来完成作品创作,这种思考和创新过程可以帮助学生建立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自我表达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有所提高。
(3)培养学生的艺术修养:在美术实践中,学生不断观摩和借鉴各种艺术形式和经典作品,加深对美学原理和审美价值的理解,提高艺术修养和表现能力。
(4)让学生学以致用:美术实践可以鼓励学生将所学知识和技能用于社会实践。例如,设计学生宣传海报、手办等,可以将所学知识和技能用于实际的社会应用,让学生获得成就感和价值感。
美术实践的形式包括:美术课外活动、美术社团活动、美术创作讲座、美术作品展览、美术竞赛等。在实践中,学生应当根据教师的指导和要求,安排自己的时间和计划,加强参与,不断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和专业水平。
美术实践是美术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提高学生美术技能、促进其全面发展和提高综合素质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学校应该发挥自己的教育优势,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多彩的美术实践,推动美术教育走向更新、更高的水平。
2、乡土美术是美术课堂的培育温床
乡土美术是指在乡村和农民文化背景下创作和表现的艺术形式,它是中国土地、山水、村庄、人民生活、乡土历史等元素的艺术表现。其以当地自然环境、社会生活、民族文化和历史古迹为主要题材,以本土风貌、特色事物来作为表现主题的美术形式。它是一个融合了本土性、传统性和地域性的美术样式,具有文化、艺术、地域性的特征。其创作主题常常涉及到乡村生活、风土人情、乡村建筑、自然景观、民俗文化等,其作品表现手段和风格也多变。其以一种较为朴实、自然的风格反映了乡土文化的深刻内涵和丰富多彩的艺术形式。具体来说,乡土美术的内容包括:1.流传于乡村的民俗艺术和民间文化素材,包括习俗、美食、服装、建筑等。2.以自然山水为背景创作的山水画、花鸟画等等,表现的是乡村风光和自然景观。3.以乡村人物和农村生活为主题的题材,表现了农民的生产、生活、习俗和文化传承。4.以乡村建筑、器具、工艺为主创作对象,展现出乡土文化和民间工艺的独特风采。5.以民间故事、传说、神话等为素材的民俗绘画、传统戏曲表演等,反映乡村文化背景下的人文风情和道德观念。
乡土美术的内容纷繁多样,它以土地、山水、村庄、人民生活和乡土历史等特色为素材,集中反映着中国的地域文化、社会历史和民族特色。乡土美术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生活方式、审美观念的改变,乡土美术也在不断创新发展,成为了当代艺术的新领域。
乡土美术对人们的作用十分重要。它为人们提供了一种了解本地历史文化和地域特色的途径,可以使人们更好地了解当地地理、民俗、文化,增强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价值信仰。同时,乡土美术也促进了艺术的流派、艺术理论的研究和实践,为地方文化和乡土艺术的保护和发展作出了贡献。
乡土剪纸是指以传统农村文化为基础,以手工制作的剪纸为艺术手段的一种乡土艺术形式。它是中国传统民间艺术的一个分支,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艺术价值。
在创作乡土剪纸时,艺术家通常以当地的人物、景物、动植物、传说等为主题,以剪纸的形式展现出乡土文化底蕴的独特魅力。剪纸艺术家可以根据当地习俗和生活情境,采用镂空刀法与剪法等不同手法,创作出各种栩栩如生的花鸟、人物、字画等作品,更能反映出乡土文化的特色和内涵。
乡土剪纸以其简单易学、技艺精湛、造型美观的特点深受人们喜爱。它为人们提供了一种开展手做艺术、展现农村特色的途径,代表着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学观念和手工艺术技艺。此外,乡土剪纸的创作和传承也是一种文化传承和保护的具体举措。
在教育中,学校应该注重对乡土剪纸艺术的传承和发展,推动当地民间剪纸艺术创作的传承和发展,开展乡村剪纸艺术教育,让更多的学生了解和学习乡土剪纸,培养他们的手工艺术和审美能力。同时,有关部门也应该对乡土剪纸艺术的保护和推广作出积极的贡献,发挥各种资源优势,做好文化旅游推广、红色文化传承等相关工作。
在学校教育中,应该注重对乡土美术的普及和推广,并编制符合当地实际的乡土美术课程,让学生在校园内学习并了解自己家乡的文化、历史和风俗等方面的知识,并进行相关创作实践。这些教育活动,不仅能够为孩子们提供一个认识自己文化的机会,还能够为当地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做出积极贡献。乡土美术不仅是一种美术形式,同时也是一种文化传承方式,在促进当地文化、历史和风俗的传承和发展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我们应该推广乡土美术、保护乡土文化,形成本土文化的生发点和创新源,以推动艺术事业和当地乡村经济的腾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