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学界研究 - 文化传承

新疆师范大学:高校民族民间美术课程资源与新疆地域文化传承研究

来源:学术研究部    关键字:新疆师范大学:高校民族民间美术课程资源与新疆地域文化传承研究    日期:2024-03-27    点击:3124
来源:学术研究部    日期:2024-03-27    点击:3124

新疆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于海燕

 要:在理解民族文化艺术内涵的基础上,把握和创造性地利用新疆民族民间美术资源,研究、开发出具有地域文化特色课程,对于新疆高校保持特色办学,开拓创新,践行新疆精神,将新疆各民族优秀的民族民间美术进一步发扬光大,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

关键词:民族民间美术;地域文化;传承;艺术传播

 

Research of the folk fine arts curriculum resources and the Inheritance of Xinjiang regional culture

Yu Haiyan (Xinjiang Normal University, Academy of Fine Arts, 830054)

Abstract: Based on the understanding of national culture and art connotation, we can use Xinjiang folk fine arts resources creatively, and Research, developed with the characteristics of regional culture curriculum.This approach has important realistic meaning and historic significance toThe Xinjiang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maintaining characteristic education, Innovation, practice the spirit of Xinjiang.

Keywords: Folk art; regional culture; inheritance; art communication

 

高校课程改革是教育改革的一个核心问题,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就是校本课程开发。校本课程是学校在实施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的前提下,根据自己的办学理念、育人目标,在对学生需求进行系统评估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学校的课程资源,通过自行研讨、设计或与其他力量合作而编制出的多样性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它集中体现了一所学校的教育价值取向,对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起补充作用,也是传承地域文化艺术的重要途径和高校审美教育内容的补充,其特点是: “以校为本,以学生需求、兴趣为出发点,以教师为主力军,以学校和社区资源为载体。”

目前,新疆高校美术课大致分为三类:专业实践类课程、专业理论类课程、公共美术鉴赏。美术课程的教学方式,如果以调查研究法、经验总结法为主要研究方法,以民族民间美术为主要内容,就可探寻一条有特色、突出地域性和民族性、适合当代文化建设和博雅教育的高校美育之路。如新疆师范大学在实践类课程中,环境艺术班已开设“新疆民间工艺品设计”等课程;视觉传达艺术设计班已开设“民间工艺”等课程;理论类课程中开设了新疆民族民间美术鉴赏课;每学期还有四周疆内艺术实践课,可以引导学生更多发掘新疆本土民族艺术在课程中的运用。因此,将民族民间美术资源运用到美术创作、艺术设计、公共美术鉴赏中,是新疆美术课程教学改革中的重要环节,对于新疆高校保持特色办学,传承文明,开拓创新,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

一、新疆民族民间美术课程资源承担的责任和任务

新疆民族民间美术是经过历史文化的积淀而确立的具有鲜明民族特点和深厚文化底蕴的民间艺术,是新疆少数民族文化独特的表现形式,是学校教育宝贵的文化资源。在教学中促使民族文化资源向美术课程资源转化,能够使学生在一种文化情境中理解美术,广泛运用民族文化资源来培养学生的民族文化意识,有利于促进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新疆民族民间美术应该成为新疆高校美术教育促进新疆地域文化和乡土文化发展的重要的课程资源之一。在少数民族地区美术教育中对民族文化的学习和民族文化意识的培养,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对学生了解民族文化,提高艺术素质及审美能力,也有着积极的作用。同时也促进了民族融合、民族团结,对于发展社会主义的民族关系,促进各民族的共同繁荣,具有重要的现实作用。

         1. 新疆民族民间美术课程资源是博雅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博雅教育,基于社会中的人的通才素质教育,又称“通才教育”、“通识教育”、“素质教育”等。博雅教育理念为我们反思以往的教育思想和培养模式推进教育创新、改进人才培养工作提供新的理论视野和选择。为全面体现“教育要面向现代、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时代精神,根据人才培养目标,以素质教育和能力培养为核心内容和根本目的,切实体现“文理渗透、文文渗透、理理渗透”的理念,根据国家教育部对大学生文化素质培养要求,拓展学生多学科综合视野,了解学术进展和学科前沿,增强学生综合素养,新疆师范大学开设《跨文化交际》、《中国文化 》、《音乐欣赏》、《诗词漫谈》、《美术鉴赏》等博雅课程。学校尝试通过探索创新人文综合素养培育实现民族地区高校的教育转型与特色发展。

新疆是多民族聚居的地方,民族传统文化艺术资源丰富,许多民间美术资源被列入国家和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新疆共31项传统手工技艺、1项民间美术,被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为第一批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新疆的民族民间美术蕴涵着新疆各民族的智慧、气质与素养,体现出特有的民族、地域风格和审美习惯。其中包括:(1)维吾尔族建筑装饰艺术:伊斯兰建筑装饰艺术、民居建筑装饰艺术等; (2) 民族书法;(3)民间手工艺:艾德莱丝绸、新疆地毯、哈萨克花毡、模戳印花布、鬼斧神工的和田玉雕,做工精巧的英吉沙小刀,光彩夺目的拜城铜壶以及各种制作精美刺绣、首饰、服饰等。民族传统文化艺术使学生艺术赏析能力在历史文化的探源与地域文化的探究中得以开拓,并培养学生爱国爱疆的情感。地域性的民族民间美术无疑成为博雅教育课程中《美术鉴赏》课亟待开发的重要内容。

        2.新疆民族民间美术校本课程是传承地域文化艺术的重要途径

多种多样的地方文化资源为美术课程因地制宜地开发利用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但只有那些真正进入课程的资源才是现实的美术地域文化课程资源,才能够通过教育途径得以传播。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播,从学校的层面来讲,主要靠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应用。现阶段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衰退与消散比较严重,因此,校本课程必须承担起传承与弘扬的媒介,以便从整体上提升人们的传统文化艺术素养。充分利用各种地方文化资源,依据教学理论引导学生走出教科书、课堂、学校,在社会的大环境里学习和探索,同时研究地域文化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和前景,挖掘地方文化资源的潜力和价值,这就是通过教育传播地方文化的理想途径之一。

将各族群众喜闻乐见、并具有民族性、群体性、自然性的民间美术引进高校课堂,使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符合教育规律,真正达到丰富美术课堂的教学内容,有效地激发大学生对民族民间美术的兴趣,使大学生在理解新疆优秀的民族文化艺术内涵的基础上,广泛运用新疆民族民间美术资源,将新疆各民族优秀的民族民间美术进一步发扬光大,传承新疆的特色文化作出贡献。

        3.学习新疆民族民间美术的学习和传承有利于增加民族认同感

长期使用全国统一的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和教材,培养出来的学生都很少熟悉本地域传统文化。民族传统文化艺术是光荣传统的升华和时代文明的结晶,是一个民族所遵循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中体现出的理想信念和性格特征的深层表现。新疆民族民间美术和民族书法记录并浓缩了各民族的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生活,凸显了各民族多样性文化发展轨迹,彰显了各民族独特的审美情趣。文化艺术传承就其本质而言,不仅是一个文化问题,而且更是一个教育问题。学生通过欣赏、传承这些优秀的文化,深切感受到中华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认同感。

我们通过开发利用乡土资源,将美术学习与传统文化资源、生活经验、周围环境等联系起来,使学生了解乡土艺术存在的价值,感触身边文化的艺术魅力,从而增加对民族的自豪感和归属感,主动产生保护乡土文化遗产,传承家乡传统文化的意识,增强爱国主义情感。同时可以大力弘扬“爱国爱疆、团结奉献、勤劳互助、开放进取”的新疆精神。

二、新疆高校民族民间美术课程资源的有效开发与传承形式

新疆民族民间美术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在新疆高校美术专业教育中具有重要意义。民族艺术以何种形式引入高校校本课程的开发,如何将新疆地区丰富的民间美术资源转化成为教学资源,形成受广大学生欢迎的美术课程,是当前开发特色课程要解决的要点。

        1. 注重民族题材在绘画写生、创作中的引导

一直以来,新疆都以绘画资源丰富而著称国内,并且在这些资源的利用和创造成就了国内许多艺术家。新中国成立以来,少数民族题材美术作为中国美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因其充分反映少数民族地区特有的地域性、民族性和宗教情结而具有感人至深的魅力。“由于一个民族的文化传承,并非只是文化形式和要素的传承,更重要的是传递着一个民族潜隐于文化形态中的民族精神、民族认同感和内聚力以及价值观、审美情趣等,文化传承的本质应该是民族性和传统性。所以,每个民族的文化传承和发展,必然会为整个社会的发展完善提供必要的文化支撑和不竭的推动力量。”而少数民族题材作品,更是承担了传承少数民族历史文化、促进各民族团结等文化属性。

高校美术教育中,组织学生到民间,到少数民族居住地区写生、考察有着重要的意义,可以让学生直接感受民族美术文化的人文环境和艺术造型原貌。新疆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每年组织美术生去吐峪沟、南疆喀什地区包括塔什库尔干帕米尔高原采风,让学生感受淳朴的民风,多彩的民族服饰,南北疆有些民族群众虽清贫,房间布置简单,但简单的木制器皿、地毯、花毡、服饰,无一不蕴含着民族文化,正是依靠这朴实的生活起居代代相传。近距离的感受少数民族朋友的生活、生产,观摩民间手工艺和民居装饰,以此全方位地了解民风民俗,创作出表达真情实感的少数民族题材作品。美术师范生每年去南疆偏远地区实习支教长达半年,与民族群众同吃同住,真切感受民族地区的生活。采风、支教的学生回来都要举办作品汇报展,把其中的真情与感悟用画笔表达,学生创作表达能力得以提高。

        2. 加强民族民间美术在设计教学中的实践应用

从文化的角度上来讲,美术是文化最重要的载体之一。在高校美术课程中充分开发利用新疆民族文化资源,对新疆本土美术起到文化传承与保护的积极作用。在艺术设计教学中,使学生学会运用初步掌握的现代设计语言与新疆本土民族民间美术相交织。这要求新疆地区高校美术教师运用文化人类学的研究方法,对新疆的民间美术现状做进一步的调查,同时加强对从事这些民间美术的艺人们的研究,研究这些民间艺术家进行艺术创作的文化内涵。

举例来说,新疆师范大学李群教授主持的2008年国家社科基金西部项目《新疆生土民居建筑形态研究》课题,主要研究新疆的生土建筑。“生土建筑既是一种干旱区域最古老的建筑模式,也是当下我国西北地区民居生态可持续发展的绿色环保建筑,早已成为当地传统建筑文化的重要载体,代表着新疆典型的土性文化,其构形承载着人类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传统文脉。”李教授通过该项目的研究,在课程《住宅设计》中实践教学“为农民而设计”的主题,收到了良好的效果。首先,李老师通过查阅文献-实地考察-做草图-确定方案-建造模型这几项步骤,让学生参与到教师课题中来。查阅文献使学生了解生土建筑分布、形态、其结构、性能及土性文化,带学生到吐鲁番生土建筑群实地考察、现场观摩、从而做出可行计划。做草图阶段,李教授引导学生反复修改,使设计更实用而不破坏整体面貌,吸收传统建筑形态的宝贵元素,把历史建筑的保护和文化传承融入整个设计之中,创造新旧交融具有地域文化特征的新疆生土民居村落。课程结束后,学生作品还要在学院做交流性展出,这更鼓舞了学生的创作热情。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发掘利用民间美术课程资源,不但要在观念上对民间美术的美育价值具备充分的理性认识,而且在实践中也要进行积极的探索。李群教授鼓励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在课堂上让学生从人本出发设计出多种生土民居建模。学生只有真正参与到民间美术的教学中来,才能创造性地利用民间美术资源,通过对生土民居的研究,来审视吐鲁番地区生土民居建筑形制文化的传承现象,将其文化内涵运用到美术创作中去并丰富对新疆传统文化和民族艺术审美价值。

        3.开发民族民间美术在公共美术鉴赏教学中的深度和广度

公共美术课是高校面向各专业学生开设、由学生自由选择的课程,因拓宽学生知识面,实现学科渗透、文理兼容性为目的成为高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集中体现了一所学校的教育价值取向,对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起补充作用。新疆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公共美术课程主要有《美术鉴赏》、《基础绘画》、《手工制作》等,目前,以我校新疆师范大学为例,公共美术课主要是通过中外美术名作的欣赏提升学生艺术鉴赏力。如果本课程中发掘新疆本土民族文化艺术在本课程中的运用,将是民族地区高校培养复合型人才、突显人才个性优势的重要渠道。

在美术鉴赏课教学中开发民族民间美术资源时,还应注意其深度和广度。维吾尔族的民间工艺美术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格和鲜明的地方特色。如维吾尔族民间工艺美术有五彩缤纷的彩绘、木刻、雕花,享誉海内外的地毯、壁毯、花毡、刺绣、服装、花帽、小刀、木雕、织绵、彩绘和木雕的餐桌、壁柜、摇床、造型独特的铜器、陶器、还有装饰精美的各种乐器、华美考究的服饰、土陶、玉雕、丝绸等。其中比较典型的代表是土陶、玉雕、地毯、花毡和丝绸等。以新疆土陶为例,外形古朴奇异、彩色纹饰炫目,在国外博物馆亦有展示。维吾尔族模制法土陶技艺进入国家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对新疆土陶讲解地深度并非只停留在风格的介绍即外形的装饰,而是从新疆土陶的文化渊源即彩陶文化、伊斯兰文化、东西方文化的融合来探讨其发展因素,甚至可以带学生去土陶坊学习其制作工艺或博物馆看实物,真切感受实物带来的视觉震撼。对新疆土陶探讨的广度还应扩展到即土陶的技艺传承,濒危的紧迫性来增强学生对文化遗产加以保护的珍视及爱国爱疆情感。又如新疆地毯主要是维吾尔族编织的栽绒地毯,除了地毯外,维吾尔花毡也很别致,主要有“锁绣花毡、补花毡、嵌花毡、擀花毡和印花毡”。讲解地毯时就可扩展到各种花毡,由花饰、用途扩展到其蕴含的文化寓意。

三、新疆地域文化艺术传承与传播

        1.丝绸之路文化艺术传播

“新疆是古丝绸之路的重要通道,自西汉张骞通西域起,一直是多元文化十分活跃并相互碰撞和融合的地区,中亚艺术、希腊艺术、罗马艺术、波斯艺术、印度佛教艺术、中原文化艺术在此冲撞渗透溶合。同时,多民族的文化习俗、多宗教的文化影响,深深地渗透和表现在新疆各民族民间传统艺术之中。”由此,丝绸之路是将中国珍贵艺术文化传播出去的重要传播手段,没有传播就没有外界的认可和欣赏。反过来,这对自身艺术文化的发展也有一定促动作用。

        2.中国-亚欧博览会背景下新疆文化对外艺术传播

新疆是我国西部的战略屏障。中央明确提出“加大实施沿边开放战略力度,加快新疆与内地及周边国家物流大通道建设,努力将新疆打造成为我国对外开放的重要门户和基地。”中国-亚欧博览会是乌洽会的继承和升华,举办亚欧博览会是推进新疆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的重要举措。亚欧博览会是集中展示和落实中央对新疆支持政策的平台,是进一步推动沿边开放、向西开放的载体。 

“从丝绸之路的渊源和发展我们不难发现:每一种艺术传播媒介都有不同的物质手段和通道,从而表现出各自不同的媒介形态及其运作的基本规律。”笔者参加了今年第二届亚欧博览中心,留心到场馆内很多元素注意到传统文化的巧妙表达,从街道到博览中心都可看到艺术传播的内容:首先二楼大厅的周尊圣先生巨幅水墨作品《天山红》,既展示了天山精神又做了书画艺术传播,“红”是自然地理地貌的真实呈现,还承载着对丝绸之路是被无数跋涉者鲜血染红的理解。场地是巨大的充气吉祥物,还可以看到身着民族服饰的工作人员。市里各街道建筑工地围墙的装饰也由宣传标语换作水墨画卷,其中蕴含中国文化元素 “和”、“圆”、“鱼”字的文化传播含义,“高雅文化,虚实结合”恰到好处;开展前一周市民便通过手机收到购票、展讯等短信息,街灯也换做“雪莲花”灯,无论场馆附近还是主要街道都是繁花簇拥。当然,这些还远不够,博览会上还可以从更多途径和载体,如雕塑、书法、摄影、工艺美术、建筑等艺术是运用视觉符号的通道来传播。中国-亚欧博览会继承了丝绸之路的传播媒介作用,还肩负把蕴含新疆地域文化的维吾尔族独具特色的手工艺品:维吾尔艾德莱斯丝绸、土陶制作、木器加工、桑皮造纸、地毯、编织、首饰打造等技艺,哈萨克花毡、鞍具辔具、工艺器皿,塔吉克族刺绣,蒙古族服饰、刺绣,柯尔克孜族的图案艺术等新疆民间美术包含的宝贵资源推向世界的责任。举办亚欧博览会,发挥新疆东引西出、向西开放的地缘优势,将其打造成区域的国际交流平台,促进新疆地域文化的传承与艺术传播。

         3.高校内地学生对新疆地域文化的传播与发展

新疆一直为绘画爱好者所亲睐,从新疆风情写生的先遣者鲁少飞、沈逸千、司徒乔、韩乐然、黎雄才、赵望云等到新中国十七年美术支边青年。著名画家徐唯辛说,“我刚从新疆去北京那会,同学都问我‘你们怎么上学?’‘骑骆驼呀,一走就是几个月……’。”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新时期多数内地人仍对新疆不甚了解,更别提丰富的文化艺术资源。

新疆师范大学每年从内地大量招生,我们把具有民族性、群体性、自然性的民间艺术引入高校课堂,使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符合教育规律,提高全国各地来此求学的学生的艺术修养,加强学生对民族民间美术的了解和熟悉。如新疆师范大学美术学院2011级学生,油画班44人,内地学生21人;国画班15人,内地学生7人;环境艺术班35人,内地学生9人;视觉传达班40人,内地学生27人。内地学生占了近一半,来自全国各地,多是山东、河南、湖南,江西一带,他们将成为传播新疆地域文化的新载体。根据新疆师范大学2011-2012学年下学期公共美术课问卷调查,其中维吾尔、哈萨克、锡伯等少数民族占42.7%,内地学生占38.2%。其中民族学生表示对本土文化艺术很感兴趣,但只是简单了解;内地学生也坦言陌生新奇,希望更多的学习。以学生为本,把握和创造性地利用新疆民族民间美术资源,拓展新疆高校美术教学的教学空间,才能研究和开发出具有本土特色的区域文化特色课程,传承与传播新疆特色地域文化,践行新疆精神。

 

新疆的民族民间美术有着悠久的历史,它扎根于民众,来自于民间,蕴涵着新疆各民族的智慧、气质与素养,体现出特有的民族、地域风格和审美习惯。近年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起的“丝绸之路研究计划”,把丝绸之路称作“对话之路”,以促进东西方的对话与交流。“通过这条古道,把古老的中国文化、印度文化、波斯文化、阿拉伯文化和古希腊、古罗马文化连接起来,促进了东西方文明的交流。丝绸之路对世界文化交流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中国艺术传播在我国当今对外的经济、文化交流中仍然发挥着重大的作用,我们应该很好地加以利用。开发和利用好新疆各民族的民间美术资源,将新疆各民族特色文化进行保存、传承并传播新疆地域文化,是加强特色文化建设、提升新疆文化软实力的需要,是促进各民族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深化新疆精神的需要,也是继承丝绸之路文化艺术传播的重要途径。



参考文献:

何祥.新疆民族民间美术资源在高师美术课程中的应用及价值研究[D].乌鲁木齐:新疆师范大学,2010.

       李勇.少数民族题材美术创作的特征及价值发现[J].民族艺术研究.20101

       李群等.土性文化—新疆鄯善县麻扎村生土建筑景观规划设计解[J].装饰,2010,(3).

       罗绍文.新疆玉雕艺术[J].新疆艺术,1990,(3).

       夏鑫,徐红,玛依拉·土.新疆花毡[J].新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6).

       左红卫.新疆高校民族民间美术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的构想[J]新疆艺术学院学报2009.1

       白莹 刘子建.浅谈丝绸之路文化中的艺术传播.[J]《艺术与设计(理论)》,2011(2)

      徐唯辛.与家乡同行对话,新疆师范大学讲座.2008.8.6

       白莹 刘子建.浅谈丝绸之路文化中的艺术传播.[J]《艺术与设计(理论)》,2011(2)



       声明:本网注明来源“学术研究部”、”国艺展组委会“网络信息部”的所有论著、作品及艺术教育相关成果,均为艺术与设计教育专业委员会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成果转化请联系本会校企合作服务部协助对接本会支持、尊重、保护原创,侵权必究! 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非商业用途,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新闻和文化艺术信息,不对其真实性和版权来源负责。如发现本网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联系邮箱:myfh2017@163.com。

文化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