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环境设计专业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
陕西服装工程学院:李国瑞
摘要:环境设计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受到中国传统文化影响,其对于学生的精神内涵和综合素质发展有着较大的积极作用。在环境艺术设计中融入传统文化,既能提升学生的文化修养,又能促进中国传统优秀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研究对环境设计专业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关系和融合现状进行了分析。针对环境设计专业当前面临的问题,提出增设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相关课程和将中华文化元素引入环境设计专业课程的教学模式。研究提供一种结合具体教学实践探索传统文化的环境设计实践课程,启发学生在传统文化中思考现代设计。
关键词:中国传统文化;环境设计;人才培养
中国历史源远流长,泱泱数千年的发展历程孕育着各类传统文化,这些文化在历经岁月的沉淀后,被融入至人们现代生活中的各个领域。去糟取精后的中华传统文化包含了众多优秀思想,将其应用于教育层面,对学生培养坚定的理想信念和爱国主义、即良好的品德修养均有较多益处。2018年的全国教育大会提出,要对教师队伍的建设提出更高的要求,即在高校层面的教育模式中需要注重立德树人,除专业知识的培育以外,还需重视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品德修养提升等方面的建设。高校需要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深入贯彻,并将其充分融入至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和社会实践教育中,以此为广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因此,作为专业教师,如何在自己的专业教育中融入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的相关思想,是新时代党和国家赋予每个教师的一项新的教育任务。在现代环境设计专业中,涉及到多个学科,其包含广告、包装、景观、室内、园林等多个领域,这些领域中也蕴藏着多种类型的传统文化。与此同时,诸如中国画、书法、建筑等不同的中华文化的载体也在慢慢发展。因此,于环境设计专业的学生而言,对融合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的专业课程进行学习,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对其增强基于文化素质的实践能力也具有帮助。
1、 环境设计专业与优秀传统文化的融合现状分析
环境设计专业人才培养课程涉及基础素质课程,专业平台课、专业拓展课程,其基本培养目标为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专业人才。学生经过学习后需具备空间设计能力,设计表现能力和施工工艺能力。此外,还需具备健康的心理和扎实的文化、专业基础理论的知识技能,成为对经济社会发展所需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针对该种能力要求,中华传统文化能够提供较大的帮助。某高校环境设计专业对传统文化相关内容的一项调查结果如图1所示。该项调查对该学院的250位同学进行了问卷填写,问卷共设置10项题目,以研究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了解程度。从图中的结果不难发现,250名同学中,仅有2%的同学最终测评结果显示为很了解;28%的学生了解一部分;了解不多占比最高,为65%;剩下5%为了解很少。由此,环境设计专业的大多数学生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并不了解,其文化的断层情况较为严重。而中华传统优秀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其不仅能够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也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得力工具。传统文化能够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提高民众的综合素质、促进群众的全面发展,传统文化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环境设计专业的学生亟需学习传统文化,以提高人文素养,达到德才兼备、德艺双馨的专业素质。因此,在环境设计专业的教学环节中,融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教学方式需要被高校教研组重视起来。高校环境设计专业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可融入涵养学生的道德、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和专业能力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助力培养兼具较高人文素养和综合能力的优秀人才。因此,构建中华传统文化与环境设计教育紧密融合的教学平台,同时强化学生的文化素质和实践能力,成为了现在环境设计专业教学改革的首要问题。
图1 某高校环境设计专业对传统文化的了解程度调查结果
2、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环境设计专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策略
关于环境设计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不仅需要对学生的思想进行中华优秀文化的浸润,还需在其专业设计等方面体现出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的内涵。首先,高校需要增设中华传统文化课程对环境设计专业的课程体系进行改革。在高校环境设计专业的课程体系中,设置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程和相关课程,并在课程中不断渗透优秀传统文化经典文章和文化要素。相关课程的增设可作为环境设计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融入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之一。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结合环境设计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高校可从中国传统文化典故、中国传统文化专业教育要素、中国传统礼仪、中国传统建筑、中国传统艺术、中国传统服饰等方面挑选相关内容,构建成传统文化特色课程。同时,高校也可增设《中国传统文化概论》课程。即从传统文化的历史演进,所具备的特质及现代意义到中国古代的哲学传统、伦理道德传统、艺术传统、教育传统、文学传统等,通过概要的呈现方式让学生进行了解。第二,针对环境设计专业的艺术性特点,在专业课程的教学中,也需彰显出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的特色内容。首先,在公共课中利用传统文化熏陶学生,使其从理论上初步体验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之后从专业知识的教授层面入手,在专业基础课程中融入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涵;接着,引导学生进行相关实践活动,主要为对民俗民情、民间工艺、传统建筑等进行调研和体验,使其在实践探索中解读传统文化;最后,考虑在学生的专业核心课程综合实践中以传统文化元素为主题进行创新设计,以此促进中国传统优秀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环境设计专业教育的模式
以我校服装、艺术等特色学科资源为基础。首先,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研究,整理、分类与专业联系紧密的优秀传统文化,以环境设计专业教学为主线,梳理出与专业联系紧密的艺术设计类中国传统文化内容,构建工艺文融合的艺术设计类中国传统文化知识链;之后,以艺术与人文融合、研究与应用融合、传承与创新融合为思路,通过艺术设计类中国传统文化知识链对课程知识体系的多点渗透,打造特色鲜明的环境设计专业课程体系;依托此课程体系,将艺术设计类中国传统文化嵌入专业的实践教学中,以实践课程、生产实习、毕业设计为改革对象,构建“实验-实践-竞赛-创业”多层次实践教学模式;最后,通过小班实践的应用研究获得可行性成果和经验,持续改进,并在其他专业领域推广交流。
4、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环境设计专业教育的方法
(1)凝练以中国传统文化为切入点的环境设计专业改革新思路
以中国传统文化为切入点,开设《民间艺术考察与再设计》公选课,对环境设计专业课程和实践教学进行改革创新。结合当前环境设计的特点,通过文献研究、调查研究和对比分类的方法,深入挖掘与环境设计专业紧密联系的中国传统文化内容,优化分类,构建出与专业知识结合紧密、实现工、艺、文融合的艺术设计类专业中国传统文化知识链。
(2)构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渗透的环境设计专业课程群
采用对比分类法和系统研究法,将中国传统建筑文化、中国古典园林艺术围绕材料、风格、设计表现等方面,进行知识点的拆分和重组,并将中国传统文化知识点对应渗入专业课程中。对中国传统文化渗透后的课程教学内容进行重构,在保证课程完整性、系统性的前提下,突出现代设计表现与传统建筑技艺的异同点,让学生通过课程的学习既感受到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又掌握信息化、数字化时代下前沿设计潮流。针对学生特点和能力培养的要求,丰富教学资源和课堂形式,创新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构建中国传统文化多点渗透的环境设计专业课程群。
(3)打造中国传统文化多层嵌入式实践教学模式
以中国传统文化融入艺术设计类专业教学为主线,采用系统研究法,将中国传统文化贯穿在环境设计专业的综合性实验、生产实习、毕业专题等实践环节中,通过开设民间艺术、古建测绘等实践课程、举办设计学类主题讲座、学科竞赛、校园文化浸润等方式,加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了解和学习,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工程能力、创新能力,鼓励学生利用传统文化衍生出的创意设计开展创业活动,培养创业能力。
5、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环境设计专业教育解决的教学问题
(1)专业教学与传统文化结合不紧密
环境设计属设计学学科专业,应用性和实践性强。专业注重学科交叉,但从现有课程体系和人才培养方案中发现,专业重“艺”轻“文”,课程设置及教学内容中未实现艺术与文化、工程技术的有机融合。致使学生在环境设计方案过程中缺乏对文化内涵的表现、工程技术等方面的感知,不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2)专业课程体系中传统文化元素不足
调研发现,国内多所艺术类高校开设的专业教育课程中有关传统文化教育课程偏少:课程多以素描、色彩、三大构成作为学科基础课程,以《景观设计》、《室内设计原理》、《居住空间设计》等为专业核心课程,设置上缺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融合。艺术设计类专业应在文化育人方面进行渗透,以此落实立德树人的宗旨。
(3)专业实践教学模式难以调动学生积极性
在实践教学调查中发现,学生更愿意以设计训练、专业竞赛、项目实训等形式参与到实践教学活动中。传统实践教学模式难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和主动性,难以将所学知识灵活地运用到实际设计中,势必造成理论与设计实践的脱节,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设计能力。
6、 结论
中华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富的资源,将中华传统优秀文化引入至高校环境设计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中,能够借助其思想精华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综合素质。对环境专业的学生所做的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学生并不了解中华传统文化。因此,针对该现象,高校可尝试增设诸如《中国传统文化概论》等课程,对专业人才进行培养。同时,针对环境设计专业艺术性的特点,也可从中国传统建筑、中国传统艺术、中国传统服饰等方面挑选相关内容,构建成传统文化特色课程。此外,高校也可组建以传统文化元素为主题的创新设计活动,以推动中国传统优秀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参考文献
[1]Liao X, Fu Z, Bo L, et al. 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of "Cultural Confidence" Education Mode Integrating "Baise Red Culture +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Culture + Classroo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J]. Advances in Applied Sociology, 2021, 11(6):291-297.
[2]Liu S. Chinese Excellent Traditional Culture Study on the Path of Integrating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s in Primary and Middle Schools[J]. 当代教育研究(百图), 2021, 5(4):26-29.
[3] Li S , Huang T , Xia Y. Research on Application Value of Traditional Cultural Elements in Visual Design[J]. World Scientific Research Journal, 2020,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