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学界研究 - 艺术教育

长沙学院:《论播音主持课堂教学的境界》

来源:国艺展组委会    关键字:长沙学院:《论播音主持课堂教学的境界》    日期:2023-03-11    点击:2745
来源:国艺展组委会    日期:2023-03-11    点击:2745

作者简介

         荣斌,教授,硕士生导师,长沙学院马栏山新媒体学院副院长。全国首届优秀法制节目主持人,全国百佳“中华红声”,中国文明网“文明之声传讲人”,国家级一流本科线上课程《广播节目播音与主持》负责人/主讲人,全国高校“语言扶贫”开拓者。出版《诗歌长沙》填补国内用文学艺术的声音形式打造城市文化名片的空白,播讲的融媒体出版物《共和国美术记忆》入选中央宣传部2019年主题出版重点出版物。曾获全国首届优秀法制节目主持人奖等30余项广播电视类专业奖项,获湖南省高校信息化教学竞赛一等奖(第一名)等20余项高等教育行业奖项。线上线下语言扶贫助力乡村振兴行动,覆盖全国700余所院校学生和社会人士,数十万人受益。事迹先后入选民政部2020脱贫攻坚”志愿服务展示活动、教育部第二季“我的2020”全国高校师生扶贫微视频征集展示活动。中国青年报、光明网、中新网、湖南日报、湖南卫视等多家主流媒体予以报道。


播音主持是一门既强调理论性更强调实践性的学科。播音主持教学既强调使学生“知其然”,也强调使学生“知其所以然”,还强调使学生“使之然”。这一教学要求,势必对从事播音主持教学的教师提出了更高要求。在使用常规教学手段完成常规教学的基础上,要有教学境界的追求,要在教学境界的提升方面下功夫,从而促进教学水平的提升。

无我之境,播音主持课堂教学的根本心态。

         师者,当无我为之。无我,教书育人的根本心态。塑造好传道授业解惑角色,是为人师者的最起码要求。我认为,这还仅停留在小我这个层面。只有放下自己,将自己与所授知识融为一体,自己不仅仅是传授知识的载体和工具,自己本身就是所授知识的一个必要组成部分;不是单纯的“师”教“生”学的关系,而是“师”与“生”同学共创的关系,根据“师”“生”各自需求,共同完成学习任务。树立并运用好从小我到大我,最终回归到无我的心态。这里面根本就没有“我”,有的只是其乐无穷的学习过程和无穷无尽的智慧。只有这样,老师才能和学生共同进入无拘无束的求知状态,才会使教学行云流水浑然天成。让学生和老师都不在意是否还在课堂,完全沉浸在开掘并拥有智慧的快乐之中。在讲解通讯特稿《洪峰到来时》中杨贵兰嘱咐老伴赵凤足“上山绕着水走,你可想着接我来”那句看似废话的话时,学生开始很难处理好语气与停连。相濡以沫几十年的老伴在紧急疏散村民的紧要关头却嘱咐谁都懂得的生活常识,怎么播?我没有把自己摆在师者讲课的位置,没有凸显我,而是和学生一起去揣摩体会,一起去情景再现。最后得出在“上山”和“想着”后略停半个字幅,随后的动作用内敛的柔声来表达效果最好。课堂上既有老师和学生,又没有老师和学生;既是在上课,又不是在上课;大家都沉浸在特稿《洪峰到来时》老支书夫妻二人的情境之中。在讲声音造型这一知识点时,我以骆宾王的《咏鹅》为例进行分析体会。我始终没有把自己摆在师者讲课的位置,没有凸显我,而是和学生一起去进行声音造型。我营造的不是在上课的气氛,我和学生似乎是在池塘边或河边看鹅,在争相发现鹅,兴奋地急于和大家分享自己的发现。我和学生分别朗诵,共同比较和体会哪一种效果更好,分享朗诵的心得和方法。我和学生都沉浸在找鹅、咏鹅的具体情境中,沉浸在发现更好的表达方法与声音造型效果的快乐之中。课堂上既有老师和学生,有没有老师和学生;既是在上课,又不是在上课;一群热爱生活的人正跟着骆宾王一起在发现美,一起在表达美,并在体会和分享再现美之方法。下课后,学生们还意犹未尽,还在揣摩吟哦。能达到这样的效果,我认为无我的心态是至关重要的一个因素。

未知之境,播音主持课堂教学的永远状态。

        师者,当永存未知之境。未知,课堂教学的永远状态上课最忌讳的就是没有新鲜感。我认为,教学状态应该保持永远在路上的状态,永远在探寻,永远是第一次,永远在不可回放和重录的现场直播当中,永远都有新发现,永远都有新惊喜。只有面对未知时,人们才会产生紧张、兴奋甚至跃跃欲试的想法,才会点燃激情。在点燃自己后,才有可能点燃别人。其实,随着自己认识的加深与教学对象的变化,是一定会有新东西的。千万不要轻易对自己说,还不就是那么些东西嘛。这样会影响自己对知识的探寻兴趣,影响学生求知的兴趣,最终影响教学效果。例如,同样朗诵苏轼的《水调歌头》,尽管“情声气”表达技巧总体要求一致,但因为不同年龄阶段的生活体验和理解程度的加深,每次具体运用都会有新的细微变化。例如,朗诵艾青那句脍炙人口的佳句“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在不同的年龄阶段和理解程度,每次运用“声停气不停,气停情不停”这个表达技巧,都不会完全一样,每次都会有新的体会和新的讲解内容。在这样的状态下,我每次都会有新鲜感,都会产生新的激情,学生也会受到感染,在课堂上有更多的收获。

共创之境,播音主持课堂教学的不变追求。

       师者,当引而不发循循善诱。引而不发循循善诱,课堂教学的最佳形态。共创,是课堂教学的不变追求。无论是知识的讲授还是做人的培育,都应尽可能做到引而不发,带着学生不断地接近目标,最后那层窗户纸让学生自己捅破,在老师一步步的指导下明悟。一堂课如果比喻成一件作品,那么这件作品应该是在老师的循循善诱之下,与学生共同创作完成的。不是简单的由老师教学生做,学生照老师的做。这堂课,则成了师生共同完成的一件作品,实现教学相长。师生应该是共同发现共同创作,共享求知后的喜悦与快乐!老师和学生是平等的,都是求知者,仅仅在于各自未知点不同而已。老师应该在与学生的双向互动中,通过案例教学法、理论推导辨析法、讲授法、讨论法、图示法、活动法、谈话法、探究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共同完成这一求知的过程,各自都得到各自想要的东西。在我的课堂上,学生和我都是这个舞台上的演员。既有形式上的互动,更有思维甚至思想上的互动与共创。比如讲“复述表达强调放大细节”的技巧时,我和学生用“本周所见到的一幕”这一实例共同体会放大细节的运用。我对学生一步步进行启发和示范。更意想不到的是,竟还从课堂和食堂不同院校的学生表现细节对比,让学生自发地进行了一次关于文明养成和认真学习的思考和讨论。这样一来,学生的积极性得到充分调动。他们自己捅破最后那层窗户纸,掌握了放大细节这一复述技巧的成就感溢于言表。比如,讲出镜记者的镜头前综合状态中的目光语这一副语言知识点时,我和学生用实例共同体会目光语的运用。我通过设置“目光语运用技巧是什么?”这样一个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和我一起去找答案,一起去体会目光语的运用。让学生从各自不同角度你一言我一语地讲运用要领,我在学生讨论的不同阶段再适时加入讨论提出我的见解,一步一步地和学生共同推进目光语运用技巧的探讨与研究,最后共同得出运用技巧,即“互动有神;目中无人,虚看小镜头,出镜;心中有人,实看大镜头,入镜”。学生不但知道是什么了,也知道为什么,还知道了怎么去运用。正所谓,知其然,知其所以然,使之然。   

       课堂教学是教学的基本形式。课堂教学的效果直接关系到教学的质量和人才培养的实际价值。也因为此,问道课堂教学,追求教学境界是人类自有教学理论和实践以来的一个永恒主题。从播音主持学科特点出发,“无我、未知、共创”是其应当追求的三个境界。其实,作为一名播音员主持人要想播好作品,主持好节目,也同样需要追求“无我、未知、共创”这三个境界,这样才有可能真正长久地赢得受众喜爱。


网站版权与免责声明:本网站所标注来源为“学术研究部”、“国艺展组委会”或“网络信息部”的所有论著、作品及艺术教育研究相关成果,均为本站管理单位及艺术与设计教育专业委员会合法享有版权或已获授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站明确授权,不得进行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如需进行成果转化,请与本网校企合作服务部联系以获取协助。艺术与设计教育专业委员会致力于支持、尊重并保护原创,对于任何侵权行为,必将追究责任。对于经本网站授权使用的作品、教科研成果,请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明确标注来源及作者。凡本网站标注“来源:XXX(非本网站)”的作品,均系转载自其他媒体,仅供非商业用途,旨在传播更多新闻信息及业界动态,本网站不对其真实性及版权来源负责。若您发现本网站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相关信息(联系邮箱:myfh2017@163.com)。

艺术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