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国艺展组委会 关键字:包头机械工业职业学校:《“课程思政”融入中职艺术课程(美术鉴赏与实践)的教学研究》 日期:2023-03-12 点击:3027
教师简介
武宁,副高,包头机械工业职业学校优秀教师。
关键词:“课程思政”;中职艺术课程 (美术鉴赏与实践);教学实践
中职艺术课程(美术鉴赏与实践)在教学过程中以鉴赏艺术作品和展开创作实践活动为主,教学方法多样并且互动环节较多,课堂氛围活跃,也更易于被学生喜欢和接受。在中职艺术课程(美术鉴赏与实践)中巧妙灵活的融入思政元素,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在教学形式上能够对于传统思想政治教育进行补充,并且可以有效的避免传统思想政治教育中由于灌输式教学而产生的枯燥型问题。
本文从梳理“课程思政”的内涵出发,探讨“课程思政”
融入中职艺术课程(美术鉴赏与实践)的必要性,之后基于对“课程思政”融入中职艺术课程(美术鉴赏与实践)的现状分析,在吸取经验的基础上进行“课程思政”融入中职艺术课程(美术鉴赏与实践)的教学实践。通过此研究的教学实践有利于引导中职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同时也为探索中职生社会主义价值观培育的有效途径以及“课程思政”融入中职艺术课程(美术鉴赏与实践)的建设提供了借鉴。
一、研究背景
我国早在建国初期就提出了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并将德育放在首要地位,奠定了教育工作的基础,逐步形成了相对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如今,国家越来越重视对于学生社会主义价值观的培养,明确了“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这是对于培养什么样人的根本回答,是各级各类教育都要做的,而“课程思政”就是“立德树人”的实现路径之一。
“课程思政”意味着通过一种更为柔性、更为隐性,更容易被学生所接受的教育方式进行思想政治教育。2017 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2019年,在国务院发布的《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中,建议深入挖掘各门课程中的思政资源,解决思政课程与各类课程之间彼此配合的问题,构建全面覆盖、相辅相成的课程体系。文件不仅强调了“课程思政”的重要作用,还对各级各类学校 “课程思政”建设提出了要求,我国中等职业学校肩负着培育高素质技术人才的任务,更需要将“课程思政”融入到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2020年,教育部颁布了《中等职业学校艺术课程方案》,新修订的课程标准对核心素养培养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中职艺术(美术鉴赏与实践)课要坚持立德树人,充分发挥艺术学科独特的育人功能,教师要基于大学科的教学视角,在教学设计时融入艺术感知、审美判断、创意表达和文化理解四个方面核心素养的培养,在课堂教学中渗透思想政治核心素养培养。
根据调查问卷结果来看,当前中职艺术(美术鉴赏与实
践)课程教师也认为“课程思政”融入中职艺术(美术鉴赏与实践)课程教学也存在着一些困难,涉及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环节往往少于五分钟,并且这很大程度上受到教师个人因素的影响,会因教师个人因素的差异而产生不同的教学效果,有时教师根据随堂情况即兴的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具有个性化和随机性且缺少计划与规范。大部分教师(54.21%)认为难以在公共艺术课程的内容中找到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结合点。
二、“课程思政”的概念界定
“课程思政”是全面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的产物,着重强调思想政治课程与其他各类课程形成同向而行、协同效应。从“课程思政”的短语结构上来分析,“思政”是中心语,“课程”属于修饰词;这里的“思政”指的便是传统意义中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一词有广义与狭义两种含义,广义的“课程”指的是包含思政课在内的全部课程,狭义的“课程”指的是除思政课之外的其他课程。对于“课程思政”就可以简单的理解为其实质就是在各门课程中通过发掘、融入思想政治元素,使每门课程都能在无形之中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并对学生的价值观产生影响。
三、“课程思政”融入中职公共艺术课程的必要性
中职艺术(美术鉴赏与实践)课程教学目标旨在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审美能力,课程核心素养具体包含了四个方面:一是艺术感知;二是审美判断;三是创意表达;四是文化理解。中职艺术(美术鉴赏与实践)课程与思想政治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具有教学内容上的互通性,中职艺术(美术鉴赏与实践)课程承载着深厚的历史、丰富的艺术精神,艺术家、艺术作品中蕴含的家国情怀、工匠精神、职业操守等,都与思想政治教育所追求的爱国主义教育、传统美德教育、责任担当教育等密切契合。“课程思政”融入中职艺术(美术鉴赏与实践)课程,利用教育的协同效应,将中职生思想政治教育与艺术教育相结合,使德育与美育自然而然的融合在一起,在艺术的熏陶中启迪学生的心智、提高学生的审美,既提升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也有利于实现中职艺术(美术鉴赏与实践)课程的教学目标。
四、 “课程思政”融入中职艺术(美术鉴赏与实践)课程的教学研究
(一)理论研究
概念界定:
1.课程思政
2.中职艺术(美术鉴赏与实践)核心素养
(二)调查研究
“课程思政”融入中职艺术课程(美术鉴赏与实践)现状分析
1.取得的成效
2.存在的问题
(三)制定方案
1.明确课程教学目标
2.梳理中职艺术课程(美术鉴赏与实践)中的思政元素。
3.制定新的课程实施方案。
4.编写新版教案。
(四)教学活动实施
1.分阶段在教学中实施和研究。
2.在实践中创新方法,总结经验,提炼思想。
(五)反思、总结、推广
1.总结整理在中职艺术课程(美术鉴赏与实践)中开展课程
思政教育的融入点、融入方法、融入效果;
2.形成完整的课程思政教育的案例集;
3.收集学生对课程思政教育改革的反馈及感悟;
4对改革成效进行评价,形成持续改进的闭环。
五、 “课程思政”融入中职艺术(美术鉴赏与实践)课程教学手段的创新、探索和运用
中职艺术课程(美术鉴赏与实践)的 VR 和 AR 技术探索式教学主要是指老师在课堂上指导学生应用 VR和AR 技术的设备(如智能眼镜)进行一种自主学习与探究学习,运用虚拟现实技术用于中职艺术课程(美术鉴赏与实践)教学中,可很好地弥补传统教学手段的缺陷。教师可以将用语言描述画面的传统方式与通过虛拟现实技术演示图片相结合,使学生直观地感知色彩、 明暗、线条等等。信息技术多元化的教学声色并茂,动静相融,强化了教学中的视听效果,打破了传统中职艺术课程(美术鉴赏与实践)课堂中的枯燥乏味,丰富了学生的审美感官,从而降低中职艺术课程(美术鉴赏与实践)教学中学生审美的难度,使教学过程变得更加生动有趣,更容易被学生接受,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创新思维能力。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课程思政”建设还需要不断的推进与完善,才能够对学生的价值观产生深刻而持久的影响,在教学实践中还需要始终贯彻“顺势而为”的理念,一方面是顺应学科本身之势,另一方面是顺应中职生认知特点和身心发展之势,做到“知势”“顺势”“善为”。总之,关于“课程思政”融入中职公共艺术课程的探究路还很长,需要长时间的积淀与探索,但可以相信中职艺术课程(美术鉴赏与实践)在对中职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必然会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