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学界研究 - 文化传承

长江师范学院:用现代工业化的眼光透视民间工艺作坊与文化的传承

来源:学术研究部    关键字:长江师范学院:用现代工业化的眼光透视民间工艺作坊与文化的传承    日期:2023-05-16    点击:3257
来源:学术研究部    日期:2023-05-16    点击:3257

用现代工业化的眼光透视民间工艺作坊与文化的传承

Perspective On Crafts Workshops And Culture Heritage In The Modern Industrialized

长江师范学院  李筠

 :文章从现代工业化的角度对民间工艺作坊与文化传承的关系进行分析,阐述了民间工艺作坊存在的合理性和重要性,通过对市场的充分调查和研究,总结出我们可以运用各种方式和手段理性的保护民间工艺,提升其在现代工业化进程中的生存能力,从而立足现代,继承传统,弘扬民族文明。

关键词:民间工艺作坊、现代工业化、传承

民间文化是一个特定的历史概念,有其特定的生存土壤,随着时代的变迁以及人们民俗观念的变异,不少传统老手艺、民间手工艺品逐渐从人们的生活中退出,商品经济下的民间艺术正在加快消亡的步伐。无论过去还是现在,无论国内还是国外,“家庭是最古老的社会组织,它也很可能是最古老的经济组织。①”民族的、多元化的设计成为现代设计的主导,因此,我们在回顾历史的过程中,不能否认家庭手工业的小生产作坊对造物设计发展所起的作用,在现代生产未有发展的情况下,家庭作坊是最佳的造物生产结构, 有其历史的合理性,对于弘扬传统文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那么,目前民间工艺作坊如何继承传统?又怎样服务现代?这是我们应该着重思考的问题。

“坊”是一个重要的社区概念,“作坊”是从事手工制造生产加工的场所。我国的民间工艺大多是前店后坊的运营模式,这样不仅可以补给先民的物质需要,还可以填充人们的精神文明空间,始终保持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积极进取的姿态。而“传承”的含义不仅包括文化传统、思想(精神内在)的继承,还包括制作工艺技术(工艺外现)的传授,是二者相辅相成形成的系统。因此,我们要从两方面来继承。

  

图一:织布机                          图二:扎染

传统民俗文化当前已成为博物馆和研究所里研究和保护的对象,它的濒危不是从现在才开始的,当帝国主义的坚船利炮打开中国的国门之后,传统文化平静的溪流就再也没有静止过,持续不断的文化掠夺和入侵在一百年的时间里从未间断。我们今天的濒危是“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我们的反思应该从更远的时限开始,同时看到目前的濒危状况的严重性。

随着社会的工业化和商品化的进程,那些曾几何时不可或离的工艺作坊,却先后经历了由“中心”到“边缘化”的过程,如今更是渐行渐远,即将淡出我们的生活记忆。正如“中华传统老作坊”书系的创意者所认识到的那样:当我们端着一只陶瓷做的饭碗,捧着一把造型独特的茶壶,感叹其精巧而又实用时;当我们在宣纸上挥毫疾书、泼墨绘画,惊叹其墨色在宣纸上梦幻般的涧洇开来时;当我们身着扎染的麻布衫,感叹这自然晕染的不可思议时,或许许多人并不了解“纸究竟从何而来?”“染布从何而来?”

大隗镇是“造纸第一镇”,其手工造纸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起源于东汉蔡伦发明的造纸术。镇上黄家人沿袭了手工造纸的传统,“我从早上六时一直忙到下午六时,最多只能造七百张纸,收入四五十元钱,一般人可吃不了这份苦。”四十七岁的黄保灵说,村里年纪比他小的人,已经没人会这样做了。许多人笑他傻,同样造纸赚钱,为啥不装个造纸机?“我到现在还不想放弃这个作坊,就是不想让这项有上千年的历史工艺失传。”因此,他便每天重复着捞纸、压纸、湿纸、贴纸……这些工序。

手工染布,在三四十年前还是许多农村妇女的必修课,现在已经很难见到,染布的主要原料是山地产的一种叫蓝靛的植物它经浸泡发酵,加进稻草灰于生石灰,就是染布的上好染料了,染布的流程比较复杂,白色的素布,经过生火、加温、放染料、放布料在一定量的蓝靛染缸中经过几次提染,再蒸煮定色,晾干漂洗在四川、贵州、湖南等偏远农村以及部分旅游区还可以见得到。地处乌江流域的凤凰禾库苗寨傍山而建,寨里居住1700多人口,有一些专为集市贸易加工货品的手工作坊吴氏染布坊是其中的一处。他们用的染料从重庆秀山购买,一丈布重0.5公斤,加工费可收4元,加工5022公斤布可纯赚150元,需要4个工日加工整理。随着工厂化生产的纺织染整产品大量进入农村市场,苗家织布市场在逐年萎缩,染布坊的生意也步入冷淡。禾库附近20多个乡镇染布坊只剩下吴氏一家。吴家有两个女儿已出嫁,两个儿子在家务农,一个小儿子在外就读大学一年纯收入3000多元两个在家务农的儿子嫌染布辛苦,收入少,不愿继承这门手艺。④这门手艺也面临后继乏人的危险。

手工造纸作坊、染布作坊等民间工艺作坊依然在民间顽强的生存着,延续到了今天,不但使我们系统的看到了我国古老的造纸工艺、染布工艺,更重要的是,在远离了古老造纸作坊、染布作坊的时候,还依然为我们展现了中华文明的进程,折射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生生不息、源远流长的历史长卷。随着这些意识的加强,人们开始对于仅在远离现代工业的局部地区尚有的少量民间工艺作坊“标本”孑遗加以珍惜、研究和保护。到九十年代以后,一些手工艺人逐步开设了家庭作坊,并雇佣少量工人进行生产,他们采用半机械化生产,即手工技艺为主与机械制造生产为辅的生产方式。这样不仅可以保留手工艺的特殊性和唯一性,还可以加快其生产速度,为更多的消费者服务。他们应该成为“绿色设计”的典范和传播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能仅仅利用百年一遇的奥运会和世博会来向世界传播我们的文明。目前,已有不少报道显示,传统手工艺已在一些地方得到了保护和延续,有的作为人类文化遗产项目的申请对象,有的被开发为旅游项目之一。这些传统的手工艺品让人们品味出中国历史与文化的醇浓韵味。至今尚存于世、为数不多的老作坊,其深厚的文化底蕴,不但是我们寻根求源的好去处,而且也是我们中华民族留存于世界值得自豪和骄傲的历史遗产。

而在城市,北京崇文区的百工坊汇集了一百多位工艺美术大师,建立了30座不同种类的工艺作坊,被称为是“‘活的’中国工艺美术馆”、“中国的卢浮宫”,采用既商店又作坊的模式,不但可以边做边生产,还可以随时销售,向众人和全世界的游客展示传统的工艺和文化。湘西凤凰的手工艺品店也采用了类似的经营模式,店里不但卖成品的织锦,手工艺人还现场根据游客的需要进行制作。

 

图三:泥塑大师正在现场制作

 

图四:湘西凤凰手工艺品店+作坊

从上述可知,我国传统工艺多数存在于边远的农村,继承乏人,以北京百工坊为代表的手工艺品制作基地在越来越多的旅游城市出现了,这充分显示了各地为保护、继承和发展传统工艺的热情,但遗憾的是,昂贵的工艺品费用使得很多普通百姓望而却步,尤其是百工坊成为少数有钱阶层消费的地方。这样的现状不能不让人深思。

在现代工业进程高度发展的时候,我们对于民间工艺的保护要理性的看待,可以采用各种各样的方式和手段。对一些有产业潜力、有市场空间的传统工艺形式要千方百计的发展壮大,提高它们在现代生活中的生存能力;对于有旅游吸引力的地方,可以借助旅游的平台来展示和弘扬民间传统工艺(这里所说的传统工艺不仅仅是在旅游景区卖成型的工艺品,而是让游客切实参与到工艺品的制作中),现代旅游的发展使许多原先“养在深闺人未识”的民间手工艺品走向了大众,使来自五湖四海的人们共享到丰富多彩的人类文化财富;对于有特色文化的学校来说,可以不定期组织民间艺术家进校园传授技艺或者开设相关民间传统工艺的选修课程,如我院开设了民间制陶、民间扎染、民间工艺美术的课程等;中国美术学院在龙泉市朝兴青瓷苑设立了陶瓷实习基地,这样,民间精湛的技艺与学院新的观念相结合,会设计出更多更好的作品,使优秀传统民间艺术得到传承。

在中华民族的大家庭中,在五千年的文明史中,各类传统手工艺蔚为大宗,一双灵巧的“手”可以变幻出现代工业化大生产不可复制的百态之美。西方一些工业化国家人们已经重新发现了手工艺的价值(精致的西装、箱包、成衣等都是手工缝制的)。在中国进入21世纪,高科技与信息化的普及,手工艺造物已经步入现代家庭,人们在家自制服装与厨房用具,设计称意的家具,安排舒适的环境。家庭手工业在遭受一百多年的否定之后又重新受到重视,尽管它与过去造物在本质意义上是不同的,但它对未来设计和造物方式的影响却是深远的,需要我们充分关注。

参考文献:

[1]罗森里小伯泽尔.西方致富之路[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9,第189

[2]王海霞.透视:中国民俗文化中的民间艺术[M].北京:太白文艺出版,2006年,第151

[3]吴勇程金兰.中华传统老作坊[M].南京:江苏少年儿童出版社,2003年,第3

[4]老海.苗寨染布坊[N].湖南日报2008-10-24

[5]李立新.家庭作坊的历史合理性[J].装饰,2004年8期:p4



       声明:本网注明来源“学术研究部”、”国艺展组委会“网络信息部”的所有论著、作品及艺术教育相关成果,均为艺术与设计教育专业委员会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成果转化请联系本会校企合作服务部协助对接本会支持、尊重、保护原创,侵权必究! 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本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非商业用途,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新闻和文化艺术信息,不对其真实性和版权来源负责。如发现本网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联系邮箱:myfh2017@163.com。

文化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