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国艺展组委会 关键字:景德镇学院:《景德镇陶瓷文化在县域中学第二课堂的应用研究——以浮梁县三龙中学为例》 日期:2024-06-12 点击:1570
作者: 阮玉婷(景德镇学院)
摘要:在当今世界的大形势下,视觉媒体占据主导地位的网络时代,各种文化信息纷至沓来,如何坚定文化自信、民族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摆在我国中小学美术教育面前的一项急迫任务。在具体实践层面,将陶瓷文化与三龙中学第二课堂有机结合,利用最熟悉的乡土文化营造适合三龙学生的艺术文化实践的氛围,有利于从多方面丰富学生的知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基于此,笔者从实际教学出发,将景德镇陶瓷文化应用于三龙中学美术第二课堂,探索合适的有效运用方法。
关键词:中学美术课堂; 美术教育; 第二课堂; 景德镇陶瓷文化
引言
我国中小学学校的艺术实践和美育任务,不仅是美的体验和实践,更重要提升学生素质,坚定文化自信,“指导学生明确‘为什么学艺术’,通过美术课程传承和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将本土特色文化资源作为课程资源,应用于县域初中美术第二课堂。通过初中美术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的有机结合,在日常美术教学外,利用三龙中学的延时课堂组建美术兴趣社团,以小组为单位,社团本着自身意愿参加,以自身兴趣为基点,开阔艺术眼界思路、掌握美术技能、逐步提升学生动手实践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艺术核心素养。
现阶段随着我国大力推动素质教育倡导下,近年来我国音体美等学科重视程度逐步提高,我们能看到许多前辈在美术教育中以学生的实际需求为中心,以学生全面发展为根本,在总结前辈的经验与教训的基础上,探索景德镇陶瓷文化应用于初中美术第二课堂的有效形态,成为本文的研究重点。在三龙顶岗实习考察的期间,学校设置的美术教室中有陶艺工具、手工工具、素描静物、灯光、画架凳等等现成的美术设施,为第二课堂开展提供了实际支持,对后续教学开展提供便利。
一、景德镇陶瓷文化丰富县域中学第二课堂的特色课程建设
景德镇自古以来以瓷为业,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遗产,被世人被誉为中国瓷器之都,是中国文明的象征。景德镇的陶瓷文化在中外陶瓷文化交流中起桥梁和纽带作用,也是集中国南北各地陶瓷文化的大融合,更是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宝库中的奇葩。景德镇瓷器以白瓷著称,表现形式丰富多彩,装饰技法多样,有青花、釉里红、粉彩、斗彩等,展现了中华民族的审美情趣和文化内涵。其制作工艺流程有练泥、制坯、上釉等72个环节,《天工开物》记载:“共计一坯功力,过手七十二方克成器,其中微细节目尚不能尽也。”每个环节都有其特定的技术和艺术要求,体现了中国陶瓷艺术精湛技艺和陶瓷手艺人艺无止境的不懈追求和探索。
(一)创设专业教学环境,设置阶段课程
陶艺是水和泥的艺术,陶艺教学在提供学习环境的同时也需要实用性和安全性,其中拉坯、泥条盘筑、泥板成型等制作方式对所使用的工具都不同,有较好的制作环境满足陶艺各种类型创作。陶瓷艺术是一门综合艺术,陶艺创作多样性,拥有不同材料和釉料可以展现出不同的效果和风格。前期条件完备后,重视学生在陶艺课程中的艺术感知和情感体验,激发学生参与活动的兴趣热情更好表达自己的想法并将想法实现出来。教师要了解学生的实际充分调研,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进行陶艺的课程教学设计,设置阶段性课程。为学生掌握一定的理论知识后开展实践课程,设置40节课时 ,其 中 理 论 讲 授 8 学 时 , 实 践 24学 时 , 校 内 布 展 8 学 时。
设置环节为:前期理论授课:《陶瓷艺术概论》、《陶艺作品欣赏》、《中外国传统陶艺的发展》、《陶艺作品(青花瓷)》。陶瓷理论和实践授课:《认识陶艺》、《雕泥板》、《陶艺制作方法》《动物世界》、《陶艺装饰》、《收集装饰材料》、《陶艺器型鉴赏》、《我喜欢的器型》、《陶艺装饰运用》、《坯体装饰》。开展校内布展活动。
二、建立教学评价体系,注重学生评价体验
《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具体目标是,围绕学生艺术学习实践性、体验性、创造性等特点,将学生的课程学习与实践活动纳入学业评价。明确评价依据,改革创新评价任务设计、题目命制、评价方式。
在美术教学过程中,教学评价尤为重要。《2022年版艺术课标》解析与教学指导中,了解到在陶艺教学中构建多元的评价机制,坚持课程素养为导向,注重学生掌握艺术知识、技能的同时,更要重视对价值观、必备品格、关键能力等方面的考察。在中学陶艺课堂上实施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量化评价与质性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方式。重视表现性评价丰富评价内容提高评价全面性、准确性。陶艺实践教学要“立足于教会、勤练、常展,要教会的内容包括基本的陶艺文化理论知识和技法理论知识,课程以课堂实践形式对造型美法则的与陶艺技法等知识点进行理解应用。实践课时内,班级内部展与校内展相结合。实践课展评分为平时作业点评,阶段学习小结。鼓励学生通过实物展示等形式对作品进行汇报与讨论,汇报内容包括构思、理解与感受、问题与解决、完成作品展示等,通过相互交流与讨论共同学习。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内容进行指导和总结,并抛砖引玉引导学生相互探讨与思考。
三、浮梁县三龙中学第二课堂建设现状
景德镇陶瓷文化运用于三龙中学第二课堂有助于传承和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利用景德镇完善的城市文化建设体系,将美术课程美术教育不再局限于课本教室中,将美术课程“搬”到景德镇陶瓷博物馆、陶瓷美术馆等也十分便利,让学生有机会近距离欣赏艺术品原作,接触艺术家和理论家,参与馆内开设的艺术工作坊和项目制课程,从而获得完整、真实的艺术体验。
(一)学生问卷调查
本次问卷调查旨在深入了解学生对陶瓷文化的认知与兴趣程度,以及他们对陶瓷课程开设的需求与期望。对此展开了进一步的调查和研究,一共设计了十五个问题,其中包括十四个选择题和一个开放题,并通过随机抽样的形式来完成此次问卷调查,对三龙中学的美术兴趣小组学生进行了调查,共发放了 57 份调查问卷,并且收回了 57 份。以下是调查结果的分析:
1.性别与年级分布:参与问卷的学生中,女性占62.16%,男性占37.84%。年级方面,初二学生比例最高,占67.57%。
2. 陶瓷了解程度:大多数学生对陶瓷的了解程度偏低,64.86%的学生表示不太了解或完全不了解。只有18.92%的学生表示一般了解,没有学生认为自己非常了解陶瓷。
3. 对陶瓷文化的兴趣:大部分学生对陶瓷文化表现出一定的兴趣,其中67.57%的学生表示有些感兴趣。只有2.7%的学生表示非常感兴趣。
4. 了解途径:互联网是学生了解陶瓷文化的主要途径,62.16%的学生选择了这一选项。陶瓷博物馆和美术类图书的了解程度相对较低。
5. 陶瓷制品兴趣:67.57%的学生对陶瓷制品有些感兴趣,而非常感兴趣的学生仅占5.41%。
6. 传统手工艺的未来:大多数学生86.49%认为以陶瓷为代表的传统手工艺文化不会走向没落。
7. 参与活动经历:51.35%的学生曾参加过与陶瓷相关的活动或课程,显示出一定的参与度。
8. 课程开设意愿:大多数学生86.49%愿意学校开设关于陶瓷方面的课程,其中37.84%的学生表示非常愿意。
9. 课程对艺术修养的帮助:54.05%的学生认为陶瓷课程对他们的艺术修养有一些帮助,而24.32%的学生认为非常有帮助。
10. 传统文化学习意愿:67.57%的学生愿意通过陶瓷课程了解更多的传统文化,显示出对传统文化的积极态度。
11. 教学资源需求:学生认为陶瓷课程的教学资源应以实物展示为主64.86%,其次是视频教程40.54%。
12. 授课方式偏好:实践操作是学生最希望的授课方式56.76%,其次是参观陶瓷博物馆43.24%,理论讲解也有一定需求35.14%。
综上,学生对陶瓷对文化和制品表现出一定的兴趣,但对陶瓷的了解程度普遍较低。学校开设陶瓷课程的意愿强烈,且学生希望通过实践和实物展示来增强学习体验。
(二)陶瓷文化运用第二课堂现状总结
笔者在三龙中学实习期间,经过调查这是一所寄宿制初中。学校老师老年教师居多,教学新颖性匮乏,音体美专业老师数量不足,艺术方面发展程度较低。在开学第一课《黑白装饰画》课堂实践过程中,一些同学一节课下来桌上的画纸还是空白;回答问题环节显得十分害羞。在心理学上看这些学生的表现是缺乏自信心的体现。美术课程没有过大的学习压力和教学考核,能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兴趣爱好,激发学生自信心,对健全人格有巨大作用。
对于制作陶瓷流程学生用视觉感知成品瓷是无法真实感受到陶瓷魅力的,理论知识没有落实到实践上来,仅仅是感受冰冷的陶瓷外观,学生无法真正体会“土”与“火”碰撞的艺术魅力,对接受的新知识产生抗拒。在遍布瓷器的景德镇,学生对这些陶瓷文化司空见惯,欣赏陶瓷作品时走马观花漠视陶瓷艺术结晶。学生这样的心理状态会导致陶瓷文化课程的教学效果并不理想。从而增加后续的实践教学负担。当下任务要充分挖掘地方优秀传统文化内涵,寻找传统艺术元素与初中美术第二课堂知识点有效融合扩大知识获取范围。以学生为主体,创新课程教学方式。不仅仅简单地在“量”上增加知识点,而是要实现“质”上的内化于心。改变学生对地方传统文化和课本的美术知识的刻板印象,调动学生参与感。
三龙中学延时服务利用当地陶瓷文化开展美术第二课堂,组建兴趣社团陶艺小组,学生对陶艺的好奇对泥巴怎么做成坚硬的陶瓷产生兴趣,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以任务驱动教学法运用教学中,引导学生带着真实的任务进入学习情境从被动接受学习、机械训练到主动参与,自主探究,勤于动手。带着疑惑怀着兴趣去学习和实践景德镇陶瓷制作技艺,掌握基本的陶瓷美术理论知识后,开设陶艺创意捏制类实践课程,学生对实践环节非常感兴趣,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后开设《笔立瓷釉上花》活动,绘画釉上陶瓷。釉上彩比釉下彩的使用材料更坚固,油料画在陶瓷上干后保护妥当,干透有不易脱落的特点,学生更容易上手。
三、景德镇陶瓷文化运用于三龙中学美术第二课堂的实践案例
1、培养学生兴趣爱好,组建美术兴趣社团
“双减”政策下,减轻学生负担发展学生个性,美术社团在学校校园文化生活起到了很大作用,它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还可以促进学生的审美情趣与创造力。为了更好发展三龙中学美术社团,以下是实施方案。
一:社团目标
1. 提高学生美术素养,培养学生的美术兴趣和审美能力。
2. 以本土陶瓷艺术为主,激发学生创作能力和实践能力。
3. 打造具有景德镇特色的美术社团,丰富校园文化生活。
二:实施步骤
1. 组建美术社团
学校需考虑开设活动种类和统计学生喜欢的画类,本着以学生为本、从实际出发、结合学生自身素质特点和三龙中学得天独到的地理优势和特色优势。社团面向全校学生发放报名表进行美术社团招募,以学生个人意愿,家长同意招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通过面试和选拔,确定美术社团成员名单,并进行公示。
2. 制定社团活动计划。
美术社团根据学生美术基础和兴趣爱好,组建绘画小组和陶艺小组。绘画小组招收七八年级学生,陶艺小组招收八九年级有一定美术基础的学生。制定以学期为单位的活动计划。包括举办美术作品展览、美术比赛等活动。
3. 组织专业老师教学
景德镇学院与浮梁三龙中学协同提质行动,引领优质均衡教育。邀请景德镇学院美术专业教师,对社团学生进行美术指导和培训,提高学生的绘画技巧和艺术水平。同时设置奖励环节,对于画面优秀、态度认真、进步巨大的学生奖励Q版自画像或可爱图案,并用卡纸封框。在三龙美术教室设置一块优秀社团成员栏,鼓励社团成员相互学习,共同进步。
4. 开展社团活动
在初中美术第二课堂组建艺术社团,在校园中营造“爱瓷”“议瓷”“懂瓷”的好氛围。学生能利用空余时间丰富自己的生活和学习更多的美术知识,更系统的学习陶瓷美术知识,以兴趣爱好为基点,以手艺为桥梁,连接心灵与泥土,学生们在创作作品中感受艺术之美,培养审美情趣。
学校定期举办各类活动,如纹样设计比赛、釉上彩图案绘画、黑白装饰画、你眼中的风景、剪纸比赛等,让学生有机会展示自己的作品,激发学生创作热情培养三龙学生自信心。
三.保障措施
1.利用三龙中学行政三楼美术教室和现有的美术教具,保障社团活动的顺利开展。
2.学校为美术社团成员购买相应的美术书籍和教学材料,提供必要的学习与物质支撑。
四.总结
美术社团的建设是学校文化文化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实施以上方案,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艺术水平,为三龙中学美术教育事业做出积极贡献。
三龙教学案例:走进陶瓷世界,以土成瓷(图一)
(图一)
(1)艺术实践活动1:认识陶瓷艺术(一课时)
具体任务a;学生通过纪录片了解景德镇陶瓷文化,教师带领学生了解各种花纸设计,如花卉纹、花边纹、工字纹、蝴蝶纹、等等。通过图片介绍陶瓷的制作过程。包括练泥、制坯、上釉等等环节,学生从陶瓷题材、花纸图案、表现手法、颜色变化等方面理解陶瓷艺术。(欣赏·评述)
作业1:说一说、写一写记忆中的景德镇。
具体任务b:对陶瓷中经典器型与陶瓷作品的审美感知
通过多媒体看各种各样的植物花卉,学习如何将图片设计成花纸纹样,包括、牡丹纹、枝叶纹等,并画一画、说一说。(欣赏·评述、造型·表现)
作业2;画出老师展示的莲花图案,并说出自己的创作方式,使用的技法。
具体任务c;实物观察陶瓷上面的花纹
教师准备几个陶瓷花瓶,引导学生仔细观察陶瓷上面的蓝色花纹,并告知学生这是景德镇特色青花瓷。并要求学生画出青花瓷上面的花纹,积累创作素材。(综合·探索、造型·表现)
作业3:3-4个学生一组,自行去当地的陶瓷美术博物馆拍摄陶瓷形态造型和花纹纹样,上网查找资料,完成学习任务单,(图二)把照片发给老师,在班上分组汇报收集结果,介绍自己所见所闻和自己感兴趣的一些陶瓷釉色和优美器型。(学习任务单内容包括:绘画陶瓷器型,画一画陶瓷上的装饰纹样,至少三种;用文字介绍花样名称,花纸设计理念,由什么植物或动物转变成的,含义等等。)
(图二)景德镇陶瓷文化调查任务单
(2)艺术实践活动2:釉上彩陶瓷彩绘实践(一课时)
具体任务1:学生自己调研一种传统陶瓷工艺
学生家长带领学生参加任意陶瓷博物馆,带领学生参观陶艺工作室,调研与体验陶瓷制作过程,观摩博物馆、工作室里面的参与调研的学生向同学介绍陶瓷的制作工艺。
具体任务2:体验任何用简单的材料捏制“陶瓷”器物
在三龙中学美术教室,使用现有的陶艺工具、水桶、超轻黏土等等工具,开展制作花瓶器型实践。学生先用刻刀切出器型大致形状,然后继续捏出具体形状,同学们积极参与其中,体验劳动乐趣。(如图三)(设计·应用)

(图三)
作业4;手绘陶瓷原材料准备要点,写出说明。
具体任务3:提炼适合学生学习制作的灰塑纹样。如牡丹花纹、牡丹纹、枝叶纹、水波纹等等。美术教师进行花纹转换,告诉学生如何设计,学生跟着设计制作,现在纸上绘制草图,将其多描摹几遍,达到耳熟于心的程度。(图四)(设计·应用)
(图四)
作业5:学生体验陶瓷的制作工艺,独立完成简单的实物纹样设计。对于复杂的图形的图像团队合作完成。
(三)艺术实践活动3:釉上彩艺术再创造。(一课时)
在认识和体验现有陶瓷装饰纹样和陶瓷工艺的基础上,完成装饰纹样的创意设计。
具体任务4:釉上陶瓷装点生活。
釉上彩陶瓷色彩对比强烈,装饰性强,具有工艺价值。学生根据经典的装饰纹样借鉴发挥创意设计。绘制花纸材料,加深学生对生活中陶瓷艺术的理解。
对学生来说,一下子独自设计图案相对困难,选取临摹一些纹样和装饰绘画扩宽学生思维,开阔想象力,循序渐进,逐步设计有设计感的花纹。(图五)
(图五)绘画步骤练习
(四)具体任务5:预设陶瓷釉上彩绘画作品展
陶瓷釉上根据花瓶材质不同,赭红色花瓶使用黑绘、黄色长颈瓶使用红绘、白色瓷瓶、瓷碗使用彩绘等等。
绘画准备:1.将粉末搓料成色块,打笔将画笔浸润乳香油。
2. 将颜料取至瓷片方便后续绘制,然后将上节课设计的花纸拓印在瓷片上,开始描绘加深线条。
实践情况;学生普遍反映釉上笔打滑,画不上颜色等情况。后发现原因是学生笔上乳香油过多,颜料油分过多画不上瓷板。经过重新开笔,学生恢复正常作画。
开设陶瓷作品展:三龙中学在绘画比赛后,收集作品并开展作品展,学生通过展示自己的作品提升了自信心,最后教师对展示学生作品进行表彰和鼓励。
结论
景德镇陶瓷文化历史悠久,种类多样,与三龙中学初中美术第二课堂教学活动中融合迸发出绚丽的火花。景德镇优秀的陶瓷文化作为美术第二课堂课程资源,让这里的美术教育能够弥补课本上受限制的知识范围,更加适合学生的自身情况。让地方特色文化能够传承发展,这是美术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
经过这次顶岗实习,更加了解到了三龙中学的现实情况,这里有一部分学生因为各种原因对学习消极对待。美育教育可以让这些孩子不仅仅局限于纯文化教育,更重素质教育实现五育并举好局面。加强艺术教育不仅可以提升个人综合素质,在学习美术过程中,三龙中学开设的美术社团活动是第一课堂学习的延伸。能让学生发展自身兴趣和培养审美能力、创造力、观察力、专注力等等。这些素养不仅在艺术领域至关重要,对于其他学科以及未来的工作和生活都有非常积极的效果。比如在美术课教学上所学的《陶瓷装饰》中,了解这些有美感图案。这些图案的绘制加强了学生的观察力,学生对事物观察更加细致,通过线条、块面、空间等对比观察,使观察力更加敏锐,也提升了学生创造力何想象力,促使学生去感受、创造美好事物。
本论文在协同提质背景下,高校协同县域中学多方合作提升教学质量,教育资源优化配置。对景德镇陶瓷文化走进浮梁县三龙中学第二课堂进行了初步探索,为三龙中学开展艺术社团和美术课程进行了一个初步探索,为培养初中学生美术核心素养提供了素材参考。希望能唤起大家景德镇陶瓷文化和浮梁县县域中学艺术素养发展的重视。
参考文献
[1] 王慧敏.陶瓷文化融入大学生美育路径探索——以景德镇高校为例[J].陶瓷,2024,(09):85-87.DOI:10.19397/j.cnki.ceramics.2024.09.023.
[2] 周航.馆校合作博物馆美术课程的创新路径探析[J].美术教育研究,2024,(11):92-94.
[3] 董琦.美术社团活动课程对初中生抑郁情绪的介入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24. DOI:10.27267/d.cnki.gqfsu.2024.000048.
[4] 张霞.本土文化资源在小学美术教学的应用研究[D].牡丹江师范学院,2024. DOI:10.27757/d.cnki.gmdjs.2024.000245.
[5] 杨帆.初中美术“设计·应用”教学板块实践研究[D].成都大学,2024. DOI:10.27917/d.cnki.gcxdy.2024.000095.
[6] 唐丽.“双减”背景下初中音乐第二课堂的调查与实践研究[D].赣南师范大学,2023. DOI:10.27685/d.cnki.ggnsf.2023.000169.
[7] 吴启帆.盐城红色文化资源在初中美术第二课堂中的应用研究[D].淮北师范大学,2023. DOI:10.27699/d.cnki.ghbmt.2023.000515.
[8] 唐芳.岩彩画在初中美术第二课堂的教学实践研究[D].贵州师范大学,2023. DOI:10.27048/d.cnki.ggzsu.2023.000441.
[9] 付碧圣.景德镇陶瓷文化在初中语文第二课堂中的应用研究[D].江西科技师范大学,2022. DOI:10.27751/d.cnki.gjxkj.2022.000462.
[10] 寇馨童.“双减”背景下洛阳市瀍河四中民族乐团建设的改革与实践研究[D].洛阳师范学院,2022. DOI:10.27855/d.cnki.glysf.2022.0001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