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学界研究 - 文化传承

广西师范大学:《基于原型观念的侗族乡村独立民俗文化价值营建探讨》

来源:国艺展组委会    关键字:广西师范大学设计学院:《基于原型观念的侗族乡村独立民俗文化价值营建探讨》    日期:2025-08-12    点击:473
来源:国艺展组委会    日期:2025-08-12    点击:473

作者简介

           李茵:广西师范大学设计学院优秀教师、广西歌娃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创始人、中国建筑学会室内设计分会委员,桂林手工艺人协会秘书长。


要】 乡村文化是构成我国文化体系要素之一,属于宝贵的文化资源,具有极高文化价值,而将其应用在特色乡村建设进程中, 具有给予乡村自觉、自信、自立、自强等内在力量的积极意义,这就需乡村建设者积极应用乡村传统观念、乡村文化原型、乡村特色文化,打造富有独立性的乡村文化价值体系,将乡村独立文化视为乡村建设的支柱,充分发挥乡村独立文化的价值。本文通过探析基于原型观念的侗族乡村化价值营建方略,以期提高少数民族乡村建设的综合质量。

【关键词】 原型观念;侗族;独立文

 

前,我国推行“美丽乡村”建设战略,少数民族建设是重中之重,关乎民族团结、地区发展综合成效,在总结乡    村建设经验的基础上,  我们发现,    “乡村文化”是乡村建设 灵魂,只有从乡村文化出发,才能突出乡村建设特色,整合乡村建设资源,提高乡村建设质量,落实少数民族乡村建设目标。然而,基于我国少数民族数量较多,在少数民族乡村    建设进程中, 存在忽视本土文化, 盲目接受城市异化文明,“复   ”其他少数民族乡村建设成功经验, 陷入“模式论”“经验论” 乡村建设与发展误区等消极现象,  削减了本民族文化与少数 民族乡村建设融合成效。基于此,为凸显少数民族乡村文化   建设价值,在原型观念基础上,探析营建侗族乡村独立文化   价值方略显得尤为重要。

一、概述原型观念及乡村独立文化

() 原型观念

原型理论由 2000 多年前的柏拉图提出,起初该理论普遍  应用在宗教领域、哲学领域、心理学等领域。“原型理论” 属于其他派生型理论的核心,是客观事物发展的起点,它就  像发散性射线的原点,保持光源本来的形态。原型观念之于  侗乡独立文化价值营建,引导侗乡在建设与发展进程中,努力保持侗族本土文化内涵、特色、风格, 这与国家倡导建设“特  乡村”理念相契合,是“美丽乡村” 的建设基础,这就需  要侗乡保护、关注、整合、发扬本民族文化,继而将侗族文  化与乡村建设融合在一起,形成独树一帜的乡村文化。

() 乡村独立文化

乡村独立文化需从三个方面进行剖析。一是乡村。在“城  乡一体化”建设理念持续践行新常态下,许多乡村在建设过  程中盲目融入城市文化, 忽视乡村特色, 乡村建设千篇一律,  影响乡村建设综合成效,为此,  乡村需立足本村建设与发展  实况,  依据原型观念凸显乡村文化价值;  二是独立。“独立”“特色”息息相关,它是在乡村本土“生长”出来的无形 资产,  可以使我国少数民族更加耀眼、出彩,  且富有吸引力; 三是少数民族文化。每个少数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例如, 侗乡建筑主要以木质材料为主,平寨、岩寨、马安、平坦、 程阳大寨、懂寨、平埔、吉昌等自然村寨的鼓楼、风雨桥、 吊脚楼多为木质材料建筑而成,建筑结构斜穿直套、纵横交 错、一丝不差,与城市乃至其他少数民族村落建筑存在差异 性,  这种差异性就是侗乡文化“独立”之所在。除建筑外侗 乡服饰亦具有独特美学价值,其中鱼骨纹、菱形纹是侗族服 饰的主要图案, 体现侗乡鱼图腾的崇拜之情;  在饮食文化上, 侗族还延续“饭稻羹鱼”食俗,展现侗乡基于原型观念的乡 村独立文化习承实况,为此,侗族乡村在建设过程中,需着 重发挥本村独立文化价值,赋予侗乡建设文化底蕴,提高侗 乡建设的整体质量 [1]。

 

二、基于原型观念的侗族乡村独立文化价值营建要点

()独立性

通过对原型观念及乡村独立文化内涵进行探讨可知,保持侗族乡村本土民俗民风,在此基础上建设少数民族村寨, 是落实“美丽乡村”战略发展目标的前提。为此,侗族乡村 在营建独立文化价值时,需抓住“独立性”要点,在原型观 念指引下,汲取本民族文化精华,整合富有特色的独立文化 资源,将其渗透在侗族乡村建设进程中,继而实现侗族乡村 独立文化价值的营建目标。

(二) 发展性

在漫长的少数民族发展历史中,富有独立性的民族文化 亦需要与时俱进,打通时代壁垒,确保优秀的传统文化可以 被新时期的侗族人所接受,在习承优秀传统文化基础上,赋 予乡村独立文化新内涵。例如,  三江侗族自治县在浔江河上 建立的一座风雨桥,无论基于跨度、美学、力学基础,该座桥规模与长度均赶超同类型的桥,为此堪称世界第一桥,其 在运用侗族木构建筑特色技艺的基础上,采用钢筋混凝土结 构,建设月牙形单桥拱,使桥体质量更佳、更美观,且更具 乡村独立文化价值。

(三) 实效性

乡村独立文化富有特色,为发挥各族各村其特色文化价值,  营建优质侗族乡村独立文化价值, 侗族需抓住“实效性”要点,  从本村建设实况出发,合理汲取、应用、创新、发展侗族乡村    独立文化,  避免出现乡村独立文化“独立性有余,  实效性不足” 的消极现象,为充分发挥独立文化价值奠定基础 [2]。

三、基于原型观念的侗族乡村独立文化价值营建原则

() 因地制宜

侗族历史悠久,从古代百越发展而来,主要分布在黔东 南地区、湖南省、铜仁等地区,该民族善歌舞,其中《蝉之 歌》《三郎五妹》《珠郎娘姆》等歌曲,  芦笙舞、“哆耶”、  舞龙、舞狮等艺术文化流传较广,  同时,  侗族还有“侗戏”,  手工艺品有彩绘、挑花、雕刻、刻纸、竹编、藤编等,  纺织品、 银饰品、刺绣品亦丰富多样, 继而形成独特的民族乡村文化。  为此,在研究挖掘侗族乡村独立文化价值营建进程中,需在 原型观念加持下,秉持“因地制宜”原则,  从本民族源远流 长的文化之河中汲取养分,突出本民族乡村独立文化价值。

() 创新发展

创新是推动少数民族发展的内在动力,在新时代,少数民 族文化不仅是供本民族瞻仰的“民族之根”,更是让人们了解 本民族的载体,拉近少数民族与整个社会的距离,与先进且适 合本民族发展的文化观念融合在一起,形成富有时代性的乡村 独立文化,使乡村独立文化更具价值,赋予乡村文化浓郁的民 族色彩,这就需要侗族在习承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  秉持创新发展原则,从侗族乡村建设对独立文化的切实需求着 手,  吸纳新型文化元素, 落实侗族乡村独立文化价值营建目标 例如,侗族手工艺品,如刻纸、剪纸、雕刻、彩绘、竹编、刺 绣等均是以传统民族文化为内核,以习承百年的传统手工艺为 基础,彰显民族风情,并体现侗乡文化,这些手工艺品多以草 虫、禽兽、人物、花卉为图案,栩栩如生、色彩绚丽、色调柔 和,可在保留自身民族特色的基础上,走“私人订制”商业发 展之路,加入个性化、市场化元素,使更多人了解、接受、喜 爱侗族手工艺品,同时,在习承传统工艺基础上,有些具有普 遍性、一般性的工艺,可以用机械化加工工艺代替,让侗族乡  间“手艺人”有更多时间钻研新技艺,在保护、传承侗族手工 艺的基础上,推动侗族手工艺文化创新发展 [3]。

四、基于原型观念的侗族乡村独立文化价值营建方略

() 以人为本,促进各类文化协调发展

物质文化、精神文化两手抓、两手都要硬,这两种文化 建设相辅相成,需从侗族乡村建设的实况出发,满足侗族人 生活、生产切实需求,继而体现营建侗乡独立文化价值必要 性,  例如,  在保持侗族乡村文化形态、生态环境、生存形态、 特色风貌基础上,需借助乡村独立文化带动地区经济发展, 如建设侗乡特色民宿,组建侗族戏剧团、侗族歌舞团在各地巡回演出, 侗族乡村独立文化, 建立侗族特色民俗服饰、 特色食品生产线,帮助侗族累积乡村建设资金,实现“美丽 乡村”建设目标,发挥侗族乡村独立文化价值,夯实基于原 型观念的侗族乡村独立文化价值营建的基础 [4]。

(二)革新优化乡村建设格局,为乡村居民生活提供便利

乡村建设目的是让村民过上优质生活,为此侗族乡村需 秉持因地制宜、创新发展原则,立足本村建设与发展实况,  借鉴科学、可行乡村建设经验, 形成新时期的乡村独立文化,  达到营建侗族乡村独立文化价值目的。例如,侗族乡村需秉 持“顶层设计”理念,运用城市规划发展、设计手段,从宏 观上把控侗族乡村独立文化营建方向,将特色建筑、民俗传统、 特色旅游、特色产业、民族历史、民族语言等视为侗族乡村 独立文化营建立足点,编织一张纵横交错的乡村独立文化价 值网络,将所有侗族乡村独立文化纳入其中,赋予原始村落 社会结构,摒弃以往侗族乡村建设随意、无序旧态,在保护 民族文化独立性、完整性、发展性的基础上,充分利用乡村 建设发展各项资源,继而提高乡村建设质量。

()灵活运用侗族乡村独立文化符号,提高该民族乡 村建设质量

侗族歌舞文化历史悠久,传统手工文化、制造文化、建 筑文化、农耕文化亦极具特色, 为此, 在侗族乡村建设进程中, 可灵活运用侗族乡村独立文化符号,将民族文化渗透在乡村 建设进程中,展现乡村独立文化价值。例如,侗族在保留房 屋木质结构建设特色基础上, 可以运用更多的现代建筑工艺,  如混凝土结构、预应力技术等,使房屋质量更好,居住环境 更舒适,在建筑内运用侗族雕刻、竹编、藤编等手工艺品进 行装饰,使侗族乡村独立文化成为升华乡村建设内涵的重要 元素,体现基于原型观念的侗族乡村独立文化价值。

五、结束

综上所述,侗族乡村独立文化是该地区建设的基础,为此, 侗族需在原型观念加持下,促进各类文化协调发展,革新优 化乡村建设格局,为乡村居民生活提供便利,灵活运用侗族 乡村独立文化符号,提高该民族乡村建设质量,保护民族传 统文化根脉,展现乡村独立文化魅力,使少数民族得以更好 的建设与发展。

 

 

考文献:

[1] 蒲培勇 . 基于原型观念的少数民族乡村独立文化价值营建 [J]. 民 族论坛,2017(4) .

[2] 陈新元 . 基于原型观念的少数民族乡村独立文化价值营建 [J]. 民 族论坛,2017(4):83.

[3] 石林英 . 湘西苗族传统乡村建筑的当代设计转型研究 [D]. 北京交大学,2016.

[4] 何依,程晓梅 . 宁波地区传统市镇空间的双重性及保护研究—— 以东钱湖韩岭村为例 [J]. 城市规划,2018,42(7):93- 101.


网站版权与免责声明:本网站所标注来源为“学术研究部”、“国艺展组委会”或“网络信息部”的所有论著、作品及艺术教育研究相关成果,均为本站管理单位及艺术与设计教育专业委员会合法享有版权或已获授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站明确授权,不得进行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如需进行成果转化,请与本网校企合作服务部联系以获取协助。艺术与设计教育专业委员会致力于支持、尊重并保护原创,对于任何侵权行为,必将追究责任。对于经本网站授权使用的作品、教科研成果,请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明确标注来源及作者。凡本网站标注“来源:XXX(非本网站)”的作品,均系转载自其他媒体,仅供非商业用途,旨在传播更多新闻信息及业界动态,本网站不对其真实性及版权来源负责。若您发现本网站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相关信息(联系邮箱:myfh2017@163.com)。

文化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