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国艺智库 - 名家风采

向杨建明会长团队致敬:历时 10 年,打通学科、领域、空间壁垒,深度融合创新设计

来源:北京理工大学设计与艺术学院    关键字:“守望星河,逐梦九天,同心绘蓝图,并肩担重任" ——天和空间站舱内设计    日期:2023-05-18    点击:5703
来源:北京理工大学设计与艺术学院    日期:2023-05-18    点击:5703

“守望星河,逐梦九天,同心绘蓝图,并肩担重任" ——天和空间站舱内设计  

        2021 年 4 月 29 日 11 时 23 分,空间站天和核心舱搭乘长征五号 B 遥二运载火箭成功发射入轨,6 月 17 日三名航天员的成功进驻,各项试验建设工作顺利展开,中国成功迈出了空间站建设计划“三步走”的第三步。伴随着各种舱内直播画面的不断公开,天和空间站蓝白相间的舱内设计方案也首次展示在全球公众面前,复杂而又有序的天和核心舱舱内设计方案,凝聚了北理工设计艺术学院防务装备创新设计实验室杨建明教授团队十余年的心血与汗水。近日,北理工收到了来自天和娘家——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四川航天技术研究院的感谢信。




1.jpg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四川航天技术研究院感谢信


历时 10 年,打通学科、领域、空间壁垒,深度融合创新设计。

核心舱的舱内设计过程十分的漫长,从开始筹备到发射入轨共经历了十年的时间。空间站的内饰设计涉及宇航、材料、工程、制造、光学、人机工学、 心理学等七个领域十余个学科,是一个多学科多团队交叉的复杂项目。同时相关的项目研究设计单位遍布全国各地。为此,设计与艺术学院防务装备研究中心杨建明、冯明、巩超、邱越、宫晓东、徐悬等全体成员,带领朱特、杨默涵、龚迁、黄天球、李洒等博士、硕士研究生实施体系化设计,立足于我国空 间站建设和满足未来国际空间科研合作与发展的需求,基于美观 (Artistic)、多用(Multi-purpose)、舒适(Comfort)、简单(Easy)、 长寿(Permanent)这五点,制定了合理有效的 AMCEP 五维设计理念和设计策略,通过工业设计总领设计方向。全团队人员分工协作,从空间站结构、选材、色彩、照明、交互、人机环、子设备工业设计等多方面入手,促进了多学 科的深度合作。使天和核心舱不仅从空间结构上满足空间任务需求,也为航天 员的长时间空间生活提供了舒适惬意的易居环境,同时为外层空间设计贡献了中国思路和中国元素。


2.jpg

设计与艺术学院空间站设计团队


空间站既是科研实验室也是航天员的家

神舟十二号三名宇航员将在空间站生活工作三个月,天和既是实验室也是他们的家。国际上,国际空间站经历十年于 2010 年完成建造,只有极少数国家真正意义上建造过空间站,可查到的资源里也只有处理过的图片、视频和文献资料,能获取的借鉴资源相当有限。但就是从这有限的资源中,设计艺术学院师生通过十年坚持不懈的跟踪检索总结归纳,搜集了几乎所有航天站舱内设计的最新动态方向。分析了相关国家设计的现象、路径、规律和原因,启发了天和舱内的自主设计的创新方法。把空间站做好看只是工业设计最表层的任务,通过工业设计,从最本质的人和任务的需求出发,将中国技术、中国思想和中国美学整合创新,这样设计出的空间站,即使没有传统纹样和色彩,它给人的第一意向依然是中国设计, 因为设计团队已经将思维习惯融入到了航天员吃穿住行工作体验的方方面面。使中国和未来的国际航天员,在中国空间站里舒适高效安全地工作,这是工业设计团队的使命,工业设计也为航天产品的研制提供了另一种积极思考评价和创新的路径。


3.jpg

空间站宜居环境设计


空间站设计是中国文化的发展延续

设计与艺术学院防务装备研究中心团队具有多项航天器设计项目经验的积累,加上本次通过深入细致的前期调研,提出了基于美观(Artistic 中国美学特征和识别性)、多用(Multi-purpose 为未来任务发展设计)、舒适 (Comfort 人性化、情感化)、简单(Easy 易用易学易懂易会)、长寿 (Permanent 简单可靠方便修理)的中国航天站 AMCEP 五维设计理念和策略, 向中国航天提供了全新的理念和思路。


4.jpg

空间站内部设计效果


北京理工大学设计与艺术学院与四川航天技术研究院将继续“守望星河逐梦九天,同心绘蓝图,并肩担重任”在十四五期间共同完成“地外空间适居环境设计研究联合实验室”建设,将谨记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增强文化自信, 以美为媒”思想,秉承“为航天员树立自信自豪和信任感,为世界展示中国航天设计新形象,为国际空间工业设计提供中国设计语法”的理想使命,向全世 界展示中国航天站的先进性和人类航天理想,向全球提供新时代载人航天的中 国方案,为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北理设计”贡献。


5.jpg


(审核:肖雄、张帆)

        杨建明教授,北京理工大学设计艺术学院院长,北京理工大学艺术馆馆长,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高等学校设计学类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全国艺术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教指委美术专业分委员会委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工业设计协会理事,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工业设计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质量协会第七届学术委员会委员,工业制造艺术创新设计工业和信息化部重点实验室主任。长期致力于国防装备设计、工业设计相关领域的理论研究、艺术创作和设计实践。主持国防军工领域首个国家艺术基金“国防工业艺术设计创新人才培养”项目、主持教育部新文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新文科背景下产品设计专业建设的探索与实践——以复合型国防装备设计人才培养为例”、主持教育部科技委战略研究重大项目《文化科技协同创新实证研究——轨道交通空间公共艺术国际比较》、主持参与中国空间站“天和”核心舱内宜居环境设计,主持参与完成的多款新型装备外观及人机交互设计等国家重大项目在国庆60周年阅兵及纪念反法西斯胜利70周年阅兵式上展现。主编《冷兵器设计史》等。


名家风采